中国江苏网1月21日盐城讯 在盐南高新区伍佑街道伍东村东伏河西侧,伍东花木园艺场场长卞金国新建的1000多平方米连栋钢架大棚里,各式花卉、苗木争奇斗艳。在钢架大棚以北约500米远,还有100多亩的苗圃,培育花木500多个品种、共有各类苗木50多万株。
近30年来,卞金国靠栽花种树,不仅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还带动周边300多农户种植花木、发家致富。
长花种草尝到“甜头”
1977年,卞金国高中毕业回到家乡,他打过零工、在村里烧过土窑。卞金国年轻时就喜欢种花,除了打工挣钱,还在房前屋后栽着许多苗木花卉。1983年分田到户后,他更是在门前自家田地里辟出2分地长黄芽。每年春天,他总挖出一些黄芽苗到伍佑镇上去卖。其中,做得最大的一笔“生意”是当时的“伍佑花炮厂”一次购买了3000株小黄芽,每株3分钱,共卖了90块钱。要知道,当时一般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十块钱。这笔收入让他高兴了好一阵子。
热心助人偶遇“贵人”
1993年,他成为伍佑中学的花木护工,从此整天和花木打交道。两年后的秋天,伍佑东路来了一位卖黄芽苗的老人。正是这个人改变了卞金国的人生轨迹。
当时,正在伍佑中学校园里管理花木的卞金国发现了这位在冷风瑟瑟发抖的老人。老人浑身脏兮兮的,上身穿一件旧棉袄,纽扣都不全,半敞着怀。因为对花木的喜爱,卞金国走上前和老人搭话。老人开玩笑地说:“今天只做了20多块钱生意,扣去吃饭、住宿费用,还倒贴呢!”卞金国只觉得眼前的老人实在“可怜”。晚上,他将老人带回家,买了些猪头肉,开了瓶“绿汤沟”,两人相谈甚欢。老人告诉卞金国自己姓吴,是南通如皋人。吃饱喝足后,老人还在卞金国家里住了一宿。
不久,准备回乡的老人邀请卞金国到他家做客。年轻的卞金国不加思量,便跟着去了。一到他的家,卞金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三层楼房,装潢华丽,简直像“皇宫”。10多亩苗圃,长着各式花卉,那菊花都有碗口大。原来老人的真实身份是一名大学教授,种花木是“业余爱好”,那天到伍佑是做市场调研。
吴教授鼓励卞金国发展花木栽培,引进热销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拓展园艺业务。卞金国回来后,购买了大量的花木栽培书籍研读,虚心向花木栽培的专家请教,经常到村里的远教站点学习花卉栽培技术,很快摸到了花卉种植培育的门道。
诚信经营赢得市场
每逢元旦、春节,室外寒风凛冽、万物萧索,卞金国的花棚内却是春意融融、姹紫嫣红。他抓住有利时机,精心培育品种丰富、品位高雅的花卉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网上销售产品,花木远销上海、山东、北京、黑龙江等地。他还积极开拓经营方式,开展花木租赁业务,不仅方便了顾客,也找到了新的创收途径。
卞金国对花卉苗木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进货时宁可进价高一点自己利润少一点,也要选择品相、成色俱佳的品种。与他打交道的客户纷纷感慨说:“卞金国的服务真是‘五心’级的,就是让人放心、称心、省心、舒心、爽心!”
就这样,卞金国的声名越传越远,生意越做越大。他在培育家庭花卉的基础上,又向大型绿化工程进军。2010年8月,他注册成立了“伍东花木园艺场”,做起了老板。他以园艺场为依托,向大型绿化工程进军,年销售苗木100多万株,创产值1000多万元。
致富不忘扶助乡亲
“卞老板,君子兰萎叶怎么办呀?”“君子兰怕太阳烤,将花盆搬到廊檐下阴凉处就可以了。”卞金国创业成功后没有忘记乡亲们,他经常利用农闲时节举办花卉栽培技术讲座,让更多人走上致富路。目前,伍东村及周边乡村在他的带动下,300多户农民走上花卉培植的道路,种植花木300多亩,户平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卞金国平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指导村民种植、帮助村民销售苗木上面。20多个村民常年在他的花木场打工,在外面承包绿化工程时,用工达50多人。这些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卞金国,不仅可以拿到土地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一位在花木场打工的村民说:“我们这些人年纪偏大,外出打工也不容易,找正式的工作更难。在这里打工,离家近,每年也能挣3万多元。”(陈兆良 张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