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滨海县天场镇徐丹村张秀云:30多年如一日 用爱温暖全家人
2021-12-20 11:3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20日盐城讯 今年60岁的张秀云是盐城市滨海县天场镇徐丹村村民,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为家庭付出,用柔弱的肩膀诠释了孝媳、贤妻和慈母的大爱情怀,一直被村民们交口称赞,成为十里乡邻孝亲敬老的典范。

好嫂子拉扯小叔小姑成家

1984年,张秀云经人介绍认识了丈夫徐红兵。徐红兵家境贫寒,他在家中排行老大,有2个弟弟和3个妹妹,年纪都不大,最大的读高中,最小的才刚上小学。面对如此沉重的家庭负担,张秀云却不在意,还是义无反顾地嫁了过来,和丈夫一起奋斗打拼。平时,嫂子的辛苦也被弟弟妹妹们看在眼里,他们总说:“嫂子说句话,要比母亲还管用。”

因为生活负担较重,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公婆身体都不好,张秀云就一个人照顾着2位老人、5个孩子,还要照料13亩地,繁重的家务活让才刚刚结婚的张秀云苍老了很多。早上天没亮就得起床,到田里把农活干了,还要赶在小叔小姑们上学前回家把早饭做好。送走孩子们后,又开始照顾老人,喂饭、喂药、洗脸、换洗衣服,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公婆身体不好,她还专门向别人学习了按摩,经常给老人捏肩捶腿。公婆十分感动,逢人就夸儿媳妇勤快、孝顺。“丈夫在外做钢筋工,她一人在家种13亩地,把一家人照顾得妥妥的,村里人都夸赞她,可以称得上我们村里孝亲敬老的典范。”徐丹村党支部委员徐邦楼提到张秀云,满口称赞。

在张秀云的拉扯下,一家人的日子也在渐渐变好。小叔参加工作后,要把工资交给嫂子,希望能补贴点家用。张秀云说:“我和你哥不要你们的钱,这些工资嫂子都给你攒着买房娶媳妇。”没过多久,小叔就在嫂子张罗好的新房里结婚成家了。逢年过节,他们还是习惯性地聚到张秀云家里,吃上一顿团圆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好姑姑收养残疾侄女

在娘家,张秀云排行老大。1993年,她最小的弟弟结婚后,生下一个残疾女婴,先天性脊柱弯曲。孩子10个月大时,弟媳和弟弟离婚了。张秀云看着束手无策的弟弟、年迈的老母亲,不忍心看着还在襁褓中的小侄女早早夭折。她在没有和丈夫商量的情况下,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把小侄女带回家中抚养。

由于小侄女朦朦天生残疾,抚养起来要艰难得多,仅喂奶花费的时间就是正常孩子的四五倍,刚换上的裤子又被尿湿、吃进嘴里的东西又吐出来、刚躺下又吵着要起床……张秀云这些年很少睡一个整夜觉。但无论如何艰苦,张秀云都没想过要放弃。“很多人都说她活不了多长时间,劝我把她扔了,可那是一条命啊。”就这样,在姑姑的细心呵护下,小朦朦慢慢长大了。虽然腰直不起来,手臂和腿跟玉米秆差不多细,个头一直如十二三岁的女孩一般,但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013年,在张秀云的奔波下,朦朦去了一所残疾学校上学。如今,她在昆山一家印刷厂工作,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张秀云每天都会和她通电话。“朦朦说要给我买东西,孝顺着呢。”张秀云开心地笑着说,“我让她别买,好好上班,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好女儿侍奉瘫痪老父亲

“她不仅抚养了侄女,还一直照顾着瘫痪在床多年的老父亲。”邻居李梅芹与张秀云亲如姐妹,“我们是看着她一路走过来的,太不容易了。”

张秀云的父亲早年参过军,患有类风湿的毛病,全身关节僵化,行动困难。2012年,张秀云母亲去世后,瘫痪在床的78岁父亲无人照顾。“我是老大,我不照顾他谁来照顾呢?”张秀云咬咬牙又照顾起了老父亲。为了便于照顾老人,她和丈夫商量将老父亲接回了家。给老人喂饭、擦洗身子、接屎端尿……张秀云付出了常人无法体会的艰辛。田间劳作、下厨做饭、照料病人,张秀云每天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

而同时,张秀云又再次担负起照顾侄子的重任。她的二弟再婚后,生了一个儿子。2006年,孩子8岁时,二弟夫妻俩离婚,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我妈去世后,侄子跟着我爸也来到了我家。”张秀云说,看着身体僵硬无法行动的父亲、正在读小学的侄子、残疾的侄女,她一个都舍不得放弃。

“张秀云的老父亲在2018年6月去世了,小侄子也住校读高中,小侄女出去工作了,她总算是轻松点了。”李梅芹感慨地说。

张秀云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身上有传统好媳妇的美德,尊老爱幼,吃苦耐劳,历经磨难却依然乐观,她用自己的善良、贤惠和孝顺谱写了一首动人的大爱之曲。(侍甜田 顾涵)

标签:嫂子;小叔小姑;侄女
责编:郭玲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