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3日盐城讯 11月18日上午,天空中晨雾还未散去,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坞港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却已是一片繁忙。三辆打捆机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在田间来回穿梭,所过之处,秸秆被收集捆扎,变成一垛垛柱形秸捆,再也不见以前令人苦恼的大片秸秆。亭湖区盐东镇坞港村党总支书记杨浩站在田边说:“我们在秋收前就开始宣传秸秆利田工作,通过发放宣传册、和种植大户沟通等方式,今年我们村不仅没有人家焚烧秸秆,离田秸秆面积还达到了6千亩。”
收割好的秸捆并不会被滞留在田间,当天下午,就在货车的运送下,陆续进入了亭湖区陈春元秸秆加工有限公司内,一捆捆被打包得严丝合缝的白色柱形秸捆被有序堆放,等待着被分批加工,投入不同的市场。丰富的秸秆资源被多元化利用后,不仅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还有增肥增产的作用,真正从根源上解决了秸秆处置的“后顾之忧”。
“今年我们共配备了机械配套8个,总投入大概500多万,秸秆作业面积是3万多亩,作业量达到一万多吨。现在这些秸秆的用途很广泛,市场也很好。有的会被做成牛的饲料,还有的会用做绿化上的纤维,既可以做成有机质肥料,也可以卖给生物质电厂用于发电,用处很多。”陈春元秸秆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春元说。
为更好地织密秸秆禁烧“防护网”,让秸秆“变废为宝”,也是亭湖区织密秸秆禁烧‘防护网’的有力举措。去年以来亭湖区不断创新探索,在更高效率、更加经济、更有成效上趟路子、找办法,大力推广秸秆收、储、运、用全环节综合利用模式,全面提升秸秆“附加值”,将田间收贮模式转变为秸秆加工销售模式,不断优化秸秆等级分类标准,鼓励“自产自销”,在全面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稳步提高农户收入。截至目前,亭湖区大小麦种植面积22.78万亩,水稻21.5万亩,玉米5.88万亩,油菜2.85万亩,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23.23万吨,预计全年综合利用率超过98%。
“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为民办实事,坚持以‘全面禁烧、综合利用’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空气质量的迫切需求,始终在‘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两端发力,加强联防联控,压实层层责任,强化宣传发动,构筑更加严密的区、镇、村三级联动秸秆禁烧责任体系,确保‘白天不见烟、晚间不见光,田间不见斑、河间不见秆’,努力为‘生态新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亭湖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谷诗文说。(郑梦娇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