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0日盐城讯 “酒店欠我的工资能拿到手,多亏了公安民警和检察院检察官,真的很感谢他们的付出,我要为他们送锦旗……”日前,李某的工资纠纷案在盐城市滨海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通力协作下,通过公开听证,成功调解一起历时5年、案值2000余元的劳动合同纠纷民事申诉案,申请人李某和被申请人某酒店在检察官的主持下,达成了和解协议。
2016年底,李某应聘到滨海县某酒店当厨师,谁料工作两个月便被酒店裁员。因工资被拖欠,李某多次到酒店索要,争执中发生冲突,民警及时上门调解,要求双方要冷静,建议走法律渠道解决。李某听从民警建议,起诉至滨海县人民法院,要求酒店支付工资9540元。最终滨海县人民法院判决某酒店支付4806元,驳回了李某的其他诉讼请求。李某后来发现判决中的工资计算有错,但因错过上诉期限,先后多次向市、县两级法院申请再审,都被驳回。
于是李某便开始了近五年的维权之路。“我只想讨个说法,要个真相,其实也就几千块钱,还不够我这几年跑的路费。”2021年6月,李某来到滨海县检察院申诉时说。滨海县检察院经审查后,依法受理李某的申诉。承办检察官审查申诉材料并调阅卷宗后发现,该案标的额虽小,却囊括了工资、休假、赔偿等大部分内容。经详细审查相关证据,检察官查明生效的民事判决的确遗漏了李某的部分诉讼请求,即李某工作的第二个月恰逢春节,期间加班应适用三倍工资制度,但李某主张的“7天均为三倍工资”不当,按规定是3天,故李某的部分主张正确,其应再获得2240元。
检察官依法提请启动公开听证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听证员的意见,以期在检察环节实现和解。该院邀请了律师、人民监督员、普通劳动者作为听证员,检察官在组织当事人交换意见后,从案件事实、司法成本、市场诚信等方面充分阐述了和解的意义,在听证员的协助下,双方当事人现场达成了和解协议。
“在公平正义面向前,案件没有大小。群众内心有一杆秤,金额再小的案件也要经得起事实和法律的检验。”该案承办检察官表示。(孙海 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