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15日盐城讯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盐城市滨海县公安局立足工作实际,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同时,通过加强防范宣传、深化矛盾化解、优化服务举措等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主动防范,守好群众“钱袋子”
9月27日18时左右,滨海县公安局东坎派出所接到县局反诈中心下发高危预警信息,称辖区一女子正在遭受电信诈骗需进行拦截劝阻,民警鞠金辉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告诉她刚刚接到的是诈骗电话,女子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被骗。民警在电话中反复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对其宣传相关诈骗案件类型,可对方仍不相信并打算结束通话。“你要是不相信,我可以找你当面聊聊。”民警心急如焚,担心她遭遇损失。约好见面地点后,女子对其身份将信将疑,要求民警一定要穿警服、开警车过来,不然她无法相信,也不会出来与民警见面。见到民警后女子终于放下戒心,她告诉民警自己刚刚接到的是投资理财的电话,没想到是诈骗,很感谢民警的及时提醒。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滨海县公安局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同时,以该局反诈中心为基础,探索建立打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机制,全面加强止付冻结和预警劝阻,形成“警银企一体化联动,打防控一体化推进”局面,为群众守好“钱袋子”。
今年以来,全县公安机关预警劝阻受害人100余人次,开展反电诈宣传活动500余次,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用心用情,化解纠纷暖民心
“都怪我不诚信,做人不厚道才造成今天的局面,麻烦你们了,我诚恳地道歉。”10月12日,滨海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平安服务中心驻新城派出所调解员,经过情理交融地做工作,终将一起因房屋买卖产生的纠纷化解掉。
原来,今年9月份,居民张先生通过房产中介买了王女士的房子,王女士答应将房中的床、沙发、桌、椅等物赠送给张先生,并写进买房协议里。9月底交房时,王女士违反承诺,东西不赠送了。但是张先生的房款已经通过中介都付清了,于是找到中介要求解决,结果中介也做不通王女士工作,只好报警。
平安服务中心民警和调解员及时介入,在调解过程中,主动联系房产中介与当事人进行了多次沟通,并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最终,王女士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主动承认错误,兑现承诺,并感谢民警对其作出的调解。
该起纠纷由于民警和调解员的及时介入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升级,积极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使老百姓顺利解决了复杂、疑难的纠纷,减少了维权成本,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以来,平安服务中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起。
一站服务,架起警民“连心桥”
“我的身份证掉了,但今天急需要用,就到这里咨询一下,没想到在这里也可以办出身份信息证明,真是太方便了。家门口的警务站想的真周到,省得我往派出所跑。”8月19日,滨海县东坎街道阜中居委会居民陈先生在县城中市路警务站办好身份证明后激动地感慨道。
这是警务站推出的便民创新服务项目之一。今年来,警务站契合放管服改革,推出“盐之e警”便民平台,整合7个警种89项236种业务,融合在一个窗口办理,老百姓可以不到车管所、派出所就能办理车辆违章处理、临时身份证证明、换证拍照等。目前,全县所有派出所户籍窗口均设置临时身份证办证机,群众办理临时身份证实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警多能、一窗受理、就近办理、一次办结、集成服务”……如今,这些工作新模式在滨海公安基层所队已成常态。滨海公安持续优化升级“放管服”改革,在推进集中办、网上办的同时,科学布点,方便群众多点办、就近办,全面实现全市公安机关窗口单位“一站式服务”综合办理工作。(颜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