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践行“四力”美丽乡村盐阜行⑲电商带火富民产业
2021-10-11 11:39: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1
听新闻

9月29日,建湖县恒济镇建河村玻璃工坊内,满头大汗的张永华正忙着加工玻璃牛奶盒,“你们要小心一点,这个温度很高,不要用手碰。”41岁的张永华从18岁开始就从事玻璃加工行业,“以前我在阜宁硕集打工,后来回村里自己干,两三年前有了自己的公司,年销售能有一百多万元。”现在他赶制的这批订单将销往日本。

建河村电商服务中心。(建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午,3000平方米的玻璃工坊里依然一片繁忙,这里入驻了40家加工户。经过吹制、退火、切口等一系列工序后,一个个玻璃工艺品就从村民手中生产出来了。在建河村,玻璃加工业一直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全村共有玻璃工艺品加工户63家,从业人员520多人。

77岁的谢红光是建河村的老书记,他见证了该村玻璃加工业的发展。当年,谢红光挽留掌握玻璃加工技艺的村民俞万鸿,创办了恒济玻璃仪器厂。许多村民在进厂挣钱的同时,也从俞万鸿那里学到了加工玻璃制品的技术。他们创办家庭式玻璃制品企业,纷纷走上致富之路。

电商业迅速崛起,成为建河村经济发展的新翅膀。全村利用“互联网+”模式,发展玻璃工艺品电商26户,开设网点100多个,线上线下年销售超亿元,卖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谢红光感慨地说:“村里电商的发展归功于一位年轻人,他叫潘松。”

2009年,潘松从天津理工大学毕业。“我回家后,发现玻璃制品企业和加工点生产的产品造型别致美观,市场潜力很大。”潘松决定在家乡生产、开网店销售玻璃工艺品,帮助村民致富。当年,他通过淘宝网、中国制造网、云商网等近20家网站,实现销售近100万元。

在潘松的带动下,村民们利用互联网开设自己的网店,自我接单、自我营销。40岁的村民谢超荣,做这行已经20多年了,现在和家里人开了一家玻璃加工点。“我们正在加工一批微景观花瓶,家里3个人,一天可以加工300个。”谢超荣都是自己在网上接单子,产品一般在国内销售。“家庭年收入能有十万元左右,日子过得非常好。”他说。

凭借着特色玻璃加工业的发展,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住上了新楼房,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走进建河村新型农村社区,庭院有树,门前有花,道路整洁平坦。77岁的曹扣兄说,原来家里住的是农村小平房,“两年前,儿子给我们买了这边的新房子,很漂亮。”老人满脸幸福。

建河村以其美丽乡村的活力魅力,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深度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展现新时代新乡村的新风貌。“建河村将继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村党总支书记俞进雷说。

村情概况

建河村位于恒济集镇南侧,共有村民415户、1440人,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00亩、水面1600亩。2019年,村集体积累65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50元。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盐城最美乡村、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被列为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三批试点村庄。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