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1日盐城讯 在部队,他是优秀的军士长;回地方,他是闪光的螺丝钉。初见朱正楼,就透着一股军人的英气:整齐的着装,笔直的腰杆,板寸的发型……与他的同事、领导深入交流,才知道他退役后所保持的远不止这些外观特征,还有军人那股特有的品格:坚定的服从意识、必胜信念、为民初心和奉献精神。
当好一块砖 哪里需要往哪搬
1992年,朱正楼正式入伍,成为一名人民海军。在13年的服役生涯里,他光荣地入了党,从海军士官学校毕业,代理过排长,当过区队长、部门长、军士长,荣立过“三等功”,获得过“优秀士兵”等称号……“只要当过兵,一辈子都不会丢掉军魂!”朱正楼所说的“军魂”,就是他回到地方工作仍然保留的优秀品质。
2017年,朱正楼被分配到盐城市亭湖区文峰街道,先后在沿河社区、儒学社区、街道城管科等单位工作。棚改拆除、工地巡查、疫情防护、文明创建、水体治理、道路改造、矛盾调处……文峰街道地处城市核心商圈,正处于快发展、大改造时期,大量的工作琐碎而繁重,常有急难险重事项交办,即便超出本职工作的范畴,只要安排到朱正楼,他都是二话不说,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
几年来,朱正楼如同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看着整天忙碌得又黑又瘦的老公,朱正楼的爱人心疼地说:“你就不能推掉一些吗?”“推?往哪推,推给谁?如果这是战斗任务,还能讨价还价?‘服从’二字,无论是在军队里,还是在地方上,都铭刻在心里了。”朱正楼坚定地说。
工作“不服输” 赢得群众满意度
朱正楼的工作字典里没有“拒绝”,更没有“认输”,这是他在部队里养成的“战时用我、用我必胜”的性格和韧劲。
转业到地方,分配到社区,有人嘲笑是“大妈的活”,钢铁直男的他干不来;有人怀疑专长不对,他干不好……面对群众的议论,朱正楼的“犟脾气”上来了,他白天打理那些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琐碎事,晚上帮助妻子干完家务后又挑灯自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了初级社工证的考试,用一纸证书和居民的满意度有力地回应了嘲笑与质疑。
棚改拆除,常常被视作城市发展中的一块“硬骨头”,朱正楼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前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在辖区长坝路工地上,有一群村民阻拦施工。保持24小时开机习惯的朱正楼,闻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向村民讲法纪、说政策、动真情,阻止了事故的扩大化。又发挥协调能力,组织相关方面从根子上化解矛盾,为事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双元路与解放路交界处,南北各有一个1500平米左右的小公园,里面有绿树、鲜花、曲径、健身器材、宣传专栏……每天不少市民在此锻炼、休息。但是谁能想到,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围档空地,经常有人偷扔垃圾,又脏又乱又臭,市民投诉不断。朱正楼接到任务后,走访居民、了解诉求,与相关部门协调,征得领导支持,创造性地将垃圾遍地的空地变成了人见人夸的“口袋公园”,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交口称赞。
闪亮“螺丝钉” 服务群众用真心
朱正楼每天忙得像个陀螺,有些人得知他仅是公益岗位编制职工,工资收入十分有限,就经常问他:“图个啥啊?”朱正楼底气十足地回答说:“工作与多少收入无关,首先我是个党员,要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次我曾是个军人,本该吃苦在前。如今在和平的大后方工作,更应该服务好群众,多干一点算什么呢?”
在海军服役期间,朱正楼双膝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每到冬天都会发作,站坐不安。可他白天上班、夜间巡查一次都没请过假,更没有向领导、同事叫过累与痛。实在痛得不行,就在路边坐会儿。同事劝他回去休息,他都咬牙坚持下来。
为了及时腾空房屋、拆除让地,朱正楼除了宣传动员居民、企业按时搬迁,还自己常常常在休息时间动手帮助他们搬家。长坝村有位潘姓居民是做生意的,东西多,人手少,时间紧。朱正楼出面协调3辆卡车、5辆电三轮,自己参与其中忙活了整整一夜,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让房拆除任务。
一些亲朋、熟人得知朱正楼负责社区低保上报、参与房屋拆除安置等工作,纷纷前来打招呼,或想放宽条件,或想捞点外块,或想给予方便……都被朱正楼一一拒绝了。他说:“在部队里不兴这一套,在地方同样做不来这些。”
朱正楼就是这样的人,一颗闪亮的螺丝钉,让他钉在那儿就会钻进去、铆足劲,守在岗位纹丝不动。在文峰街道荣获的市、区棚户区改造先进单位、创文先进单位等荣誉中,都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郑金东 姜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