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我为群众办实事|射阳县新坍镇:村干领办股份农场 填“债坑”摘“穷帽”
2021-08-24 15:5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8月25日盐城讯 “多亏了村干部这几年自担风险、自讨苦吃,领着大家创办集体股份农场,为村集体经济填平了多年‘债坑’,帮助村民摘掉了多年的‘穷帽’子!”明媚阳光中,习习秋风吹得满眼金色稻浪沙沙作响,几名村民聚在射阳县新坍镇新集村股份农场田埂上兴奋地谈论着。

座落于射阳、建湖两县交界处的射阳县新坍镇新集村,现有农户1020户、人口3217人,近5000亩耕地。由于该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干部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几年前仅村级集体债务就近200万元,村部连一间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被列为全省19个重点贫困村、盐城市20个贫困村之一。

2015年秋,不甘落后,知耻后勇的新一届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决心迎难而上,动员农户流转零散土地,村主要干部领办集体股份制农场,实行规模化经营。五年多来,这个村办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拥有土地近2000亩,生产经营效益逐年递增。

新集村按照“想方设法开辟创收渠道,着力增加集体固定收入,帮助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的思路,村两委会一班人针对本村现状,多次组织召开支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讨论,寻找出路,结论是只有利用自身资源,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农场化生产经营,才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深加工,从而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种植单产效益,保证村集体增加积累、村民增加收入。

然而,怎样才能让村民们放心的把土地流转给集体?村两委一班人经过多次商讨,首先确保入股农户每亩底价850元/年,其次所有投入全部由村主要干部自行投入,村集体不投资一分钱,并执行盈亏两个“5:3:2”比例方案:盈利后,村级集体、管理人员、土地入股户按5:3:2比例分配,确保集体得大头,造福全体村民;若出现亏本,则由村主要干部按5:3:2比例分摊,在个人投资款中扣除,与村级集体、入股农户无关。盈亏两个“5:3:2”比例方案,充分体现了村两委成员的担当精神,得到了群众认可和社会赞誉。

创新出成效,实践出真知。随着集体股份农场生产经营的不断深入,新集村渐渐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几名村干部在各自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起早带晚挤出时间奔波忙碌在农场里,商量确定田间设施配套、农作物规划布局、选用优质作物品种、采用先进耕种技术。在农场生产资料购买、作物耕种收割及田间管理中,他们为节省开支,但凡自己能干的农活决不轻易花钱雇人。村干部的吃苦耐劳和尽职敬业精神,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15年秋,农场入股土地仅有250亩,现如今已达到近2000亩。农场年纯收入从刚开始的几万元,逐步增长到50万元以上。今年夏收,同样的面积,去年小麦收入98.5万元,今年达到138万元,仅此一项就比去年多赚了40多万元,村经营集体性年收入可突破100万元。

与此同时,为能保障农场收成不受天气影响,达到真正的丰产丰收。2017年,新集村一方面积极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级扶持性政策,投入120万元,在村中建成库容达1000吨的标准仓库,并购置安装日烘100吨粮食的烘干机械。在陆续配备耕种收割机械基础上,去年又购置新型植保机及两架施肥用药小飞机,从而有效减轻了群众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五年多来,新集村土地股份农场累计实现经营性纯收入210万元,帮助入股村民额外增收近80万元,不仅让117户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而且为集体还清债务142万元。按照之前既定方案及分成合同,农场应给予村干部60多万元效益分成,但他们分文未取,全部投入到农场的扩大再生产中。2017年底,新集村顺利通过市、县脱贫验收。

有了村级集体积累后,新集村规划建设一座初具规模的农家新村,建成了一栋楼上楼下72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让干部服务、村民活动有了场地。村里还投资30多万元修建村通组水泥路,今年又新建起12座桥梁,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和生产作业条件。(郭开国 蒋雯杰)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