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3点左右,响水县南河镇昌盛村五组村民罗会玉开着电动三轮车驶入信农家庭农场的院子,车上满载着刚从自家大棚里采摘的西兰花。“嘀!550公斤。”车驶过称重台,罗会玉看了一眼电子屏幕上的数据,便一刻不停地将车开到分拣区。
分拣区已经堆满新鲜的西兰花。“老罗,这会儿比较忙,你自己卸货吧,堆这边就行了。”正在分拣区分拣、装筐的沈桂弘招呼了一声,就继续忙去了,罗会玉点点头,麻利地把西兰花从车上取下来。不到一刻钟功夫,卸完一车西兰花,罗会玉又抓紧时间开车回家,老伴还在自家大棚里摘西兰花,当天还来得及再运送一趟过来。
“现在正是西兰花上市的季节,周边很多和罗会玉一样种西兰花的村民,每天都要运四五趟货来我这儿。”2018年,因西兰花产业发展需要,原本在外地做建材生意的王冬冬回家乡建设冷库,用于西兰花等蔬菜的临时存贮、保鲜,总库容500吨,成为响水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品销售初次集散地之一。
分拣区旁边就是冷库,冷库前建有十几米长的装卸平台,两辆集装箱车停靠在平台前,十几名工人正在封箱、装货。“刚采摘下来的西兰花如果不进行冷藏,不到一天就会发黄,卖相差了,价格也就跟着降。”王冬冬透露,他们以每斤比市场价高1毛钱的价格向农户收购西兰花,行情好的年份一亩地可净赚5000元左右。
分拣好的西兰花,被成筐运往冷库降温,第二天便装车运往各地。“这车货装完,晚上就发往山东,再出口销往韩国。”碎冰5公斤,西兰花8公斤,每个标准规格的泡沫箱贴上韩文销售标签后,再贴上一道胶带防潮,随后便被一箱箱整齐地堆放到卡车上。“在这儿做工,一天200多块钱哩。”今年64岁的张文尚几年前就将家中十多亩地流转出去,在他看来在冷库做工比自己种地挣得多,时间也宽松。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目前南河镇西兰花种植规模已突破4万亩,依托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设立西兰花品种试验基地,建成育苗能力1000万株的现代化育苗中心3个、千吨以上冷库6座,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镇上还引进具备自营出口权的农业龙头企业1家,投资3亿元的万银农产品冷藏加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西兰花加工出口基地,示范带动周边村民种植增收的同时,提供大量就业务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