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过了腊八就是年 民俗专家细说传统文化
2021-01-20 10:11:00  来源:盐城晚报  
1
听新闻

盐城晚报讯1月20日,迎来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这天恰好遇上腊八。进入腊月后,春节的气氛将一天比一天浓。过节,自然少不了吃。昨天,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在参加和悦读书会,与书友们探讨腊八节主题读书活动时表示,腊八这一天不仅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背后还蕴含着盐城本地传统文化。

在盐城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一户人家,家境十分富裕,平时非常铺张浪费。与他们邻居的是一户穷人,就将他们浪费掉的各种食品捡起来晒干食用。恰逢这年的腊月初八这天,富户人家遭了一场天火,将家里烧了个精光,连一点吃的都没有了。邻居得知后,就将他们浪费掉的各种食品掺杂在一起煮粥给他们吃,并告诉他们这些食物都是他们平时扔掉的。富人悔过后,对邻居感激不尽。此后,每年的这天,当地人就用各种杂粮掺杂起来煮成粥来吃,以此来告诫后人不要忘本,不能铺张浪费,要勤俭持家,勤劳创业。

“民间老百姓吃‘腊八粥’,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王登佐介绍,盐城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和米煮成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腊八粥也就多样化了,但用料大致差不多。比如,米有糯米、粳米、籼米等;豆有赤豆、绿豆、黄豆、豇豆等;干果有花生、红枣、杏仁、百合、桂圆、莲心、白果、菱角米等,再加以蜜饯、果品、蔬菜等制成。

现在,也有市民会往粥里掺海参及各种肉类,以求适口。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煮“五豆”。民谣曰:“绿豆绿,莫忘苦当初;黄豆黄,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汤汤;蚕豆蚕,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贪。”总之,这个“腊八粥”正在向富有营养的风味转变,使古老的风俗更具有新时代气息。

“此外在盐城的西乡,人们会搓些糯米粉圆子,东区则佐以杂粮、麦面等,故有人又称‘腊八疙瘩’。”王登佐表示,腊八粥以其甜咸均可等风味深得大人、小孩喜爱。据说,吃了这种粥,一可提醒人们勤俭持家,二可保大人小孩平安,三可预祝来年丰收。因为寓意吉祥,所以流传至今,并形成颇为有趣的节令佳食小吃。记者赵亮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