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盐城现代美术馆承办许凯书画展
2021-01-19 09:34:00  来源:盐城晚报  
1
听新闻

纪哉

由市书画院指导,盐城现代美术馆承办,亭湖书画院和盐都书画院主办,市文化产业商会协办的“广陵翩舟——许凯书画艺术作品展”将于1月23日开幕。

据了解,许凯(号二木,石塔道人、淮左半瓢)1957年生于南京,1966年定居于扬州。1977年入扬州市国画院,师从扬州国画院诸前辈画师,尤得齐白石高足——扬州大写意画家王板哉先生的悉数指点,心领神会,受益匪浅。许凯擅写意花鸟,兼涉山水、人物等,从艺40余载,博采众长,渐进渐悟,至今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大写意艺术风格。许凯现为扬州八怪研究会副会长、扬州八怪研究院副院长、扬州名人书画院副院长、扬州瘦西湖画院院长。

“我与许凯只有一面之缘,但对他的画却并不陌生。展览、画册以及朋友圈的口口相传,让我与他神交已久。如今借探讨许凯作品之机,我想谈3个问题。”南京工业大学美术史学者朱剑在解读许凯的绘画艺术时表示,功夫到处,格法同归。

关于笔法问题,朱剑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概念,而它们都与笔法密切相关。历代关于笔法的讨论蔚为大观,但真正切中肯綮的文字,在他有限的阅读范围内好像还没看到,不知是作者不愿透露天机,还是这个具有高度实践品格的问题非切身体验不能得以解决,又抑或是无法把握精微的感受而不得不语焉不详?好在通过作品,我们还能看到笔法这个神秘精灵并未远去,尽管近现代以来深谙三昧的画家寥若晨星,稍远有黄宾虹,离当下较近的还有一位董欣宾。中国画笔法的灵韵,源自一种介于必然与偶然之间的掌控力。所谓必然,便是“法”,建立在个性化的造型基础上;所谓偶然,便是“道”,体现在不可复制的创作过程中;而联通“法”与“道”之间的途径,则是画家的天赋和积淀。用石涛的概念来说,这是一个由有法至无法的过程。多年的寻觅,让许凯找到了开启中国画笔法不二法门的密钥,其作品清晰地反映了他在运笔时那种无意于“放”与着意于“收”的巧妙结合,画家超越控制力而表现出来的非现成性被展示得精彩绝伦,而生命精神的自由自在得以充分彰显。

关于结构问题,朱剑认为,如今“结构”已是中国绘画美学的基本概念,它主要包含于造型方法和经营位置之中。中国画的造型方法一直都强调“不似之似”;而经营位置从强调空间纵深逐步发展为凸现平面构成。此二者相辅相成,落实到山水和花鸟两大题材中的体现却各有千秋。就山水画而言,笔墨本体进入审美自律阶段之后,造型方法倾向于“不似”,经营位置倾向于空间营造;而花鸟画的造型方法却侧重于“似”,经营位置则侧重于展示平面性的构成意味。如何把握造型方法和经营位置的“度”,恰恰反映了画家对中国画的理解。许凯擅长花鸟画,但他的造型方法却疏离了“似”,这种剑走偏锋创作理念不仅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审美张力,也让看似松散平淡的画面结构透发出强烈的逸趣。

关于工拙问题,朱剑认为,工拙问题藏在通往“无法之法”的至境途中,是所有杰出中国画家都会面对的问题。其实,中国画追求拙趣并非秘闻,但真正做到由“工”超越而来的无意之“拙”却十分的鲜见。在后期文人画理论矫枉性引导下,很多画家忽略了“工”的磨砺,结果造成风格行不由径,文质失衡,“拙”也空余形式而意蕴皆无。许凯作品的最大特色,正是“拙”味盎然。然而他的“拙”,以深厚的积淀和卓越的天赋为依托,虽拙亦工,诚如清人方熏所言:“功夫到处,格法同归,妙悟通时,工拙一致”。中国画家要有大成,往往都在晚年。许凯正值壮年,却已登堂入室,对中国画要义领悟至深,真是可期可盼,可嘉可贺。

据悉,本次书画艺术展为期一个月,欢迎广大美术爱好者前往开放大道北路亚邦大厦的盐城现代美术馆观展交流。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