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十三五’期间盐城文旅是在蓄力助跑,那么‘十四五’期间,盐城文旅就要实现起跳跨越。”盐城市文旅“十四五”规划工作座谈会1月10日至11日召开。座谈会上,市领导强调,“十四五”时期全市文旅发展,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服务双循环格局上争做示范;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在探索现代化路径上走在前列。
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我市围绕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超千亿元,游客接待量过亿人次,稳定全省中游偏上水平。
抢抓高铁机遇,构建旅游开放合作体系
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韩产业园地方合作城市、淮海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随着去年年底盐通高铁正式开通,盐城全面融入了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和全国高速铁路网,公铁水空港立体交通体系协同发展,南联北上、东进西拓的通道全面打通。旅游产业具有着先天的开放属性,更加凸显的区位优势、更加成熟的开放条件意味着旅游发展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要抓住机遇,坚持“开放沿海、接轨上海”,深化长三角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开放合作体系。“十四五”期间,各地在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配备要素建设水平的同时,将立足各自的资源禀赋,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文、体、农”等新型发展要素,探索文旅发展的创新路径,开拓旅游产业新蓝海。
如何让历史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可亲,让旅游更有内涵?我市也在积极探索。在打造文旅融合的展演项目方面,《只有爱》《船说海棠》等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世界遗产主题积极创作文艺作品,通过杂技、淮剧、淮歌、音乐剧、音诗画剧等多种形式展现世遗之美、盐城魅力,更加凸显盐城特色。
聚焦全域旅游,打造全景盐城发展格局
全域旅游是通过市域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来推动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是涉及全业全景全民的大社会旅游。“十四五”期间,全市要集中力量围绕“1+5+19+N”完善全域旅游、全景盐城的发展格局:“1”即集中力量擦亮世界自然遗产金字招牌,“5”即全力抓好“探秘自然遗产,解码古老串场,戏水湖荡湿地,寻踪黄河故道,传承红色基因”五条主题线路的打造推广,“19”即重点聚焦19家市级旅游园区,加大整合、提升、发展力度,充分发挥品牌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的龙头示范作用,“N”即全市各A级景区、乡村旅游景点突出品质提升、强化互动联动,加快推动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聚焦疫后市场,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中短距离的休闲游、自驾游、生态游产品受到了市场欢迎。市领导指出,这正是我市旅游的产品特色和发展优势。各地要深度把握好后疫情时代的旅游消费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提高供需匹配度,激活旅游内循环。加快推进长三角康养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医疗康养机构与旅游市场深度结合,推出更多融养生养老、特色诊疗、健康服务于一体的优质旅游产品。
擦亮世遗品牌,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十四五”文旅规划要精准研判“时”与“势”,抬高标杆、找准路径、聚焦重点,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的核心资源在长三角是独一无二的,世界自然遗产是最具含金量的品牌,也是盐城旅游发展能够脱颖而出的底气,更契合疫后旅游市场对生态健康的需求。各地要在规划中更加注重把生态特色融入到景点开发、业态创新、配套完善、园区建设等方方面面,践行“绿色发展、绿色跨越”,努力把独特生态资源转化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
以世界遗产为龙头,打造旅游标杆项目。瞄准将世界级资源打造成世界级产品的目标,着力把麋鹿、丹顶鹤、勺嘴鹬湿地“吉祥三宝”打造成盐城旅游的“闪亮名片”。大市区立足交通优势,建设集遗产展陈、科普教育、旅游集散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综合体;东台充分挖掘湿地精灵勺嘴鹬、辐射沙脊群等元素,培育观鸟、观星、观潮等湿地体验类项目,提升条子泥、黄海森林公园配套功能;大丰围绕中华麋鹿园、野鹿荡等核心资源,做精做优麋鹿保护展示;亭湖依托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加快建设丹顶鹤风情小镇,重抓珍禽保护展示;射阳加快黄沙港渔港小镇建设,打造游客服务基地和渔港经济区。各地错位竞争、互为补充,合力打造集湿地观光、科普体验、生态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国际高端旅游业态。
以旅游园区为载体,提升片区发展能级。深入开展旅游园区等级创建,依托19家市级旅游园区,培育一批以旅游业为统筹,以产业融合为特征,以旅游生产要素和业态集聚为核心,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产业园区。大丰斗龙港旅游度假区要加快完成荷兰花海月下爱河、温泉酒店等开发建设,与梅花湾、水韵龙湾连点成片,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大型休闲旅游综合体;仍在布局中的射阳日月岛、滨海梨花语等园区要高标制订发展规划,对标省级旅游度假区做精核心区,做优辐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