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一条湖羊产业链带富一方百姓
2020-11-26 09:49:00  来源:盐城新闻网  
1
听新闻

50岁的陈扣勤是亭湖区盐东镇生境村村民,原本他是村里“老大难”的贫困户,如今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脱贫,“家门口引进了一家大型牧业公司,在里面打工,饲养和护理羊群,一年就有四五万元收入,这在以前做梦也不敢想。”他的妻子原本务农,如今也在这家企业打工,两口子一年收入不到十万元,比过去种田翻了近十倍。

△企业精准扶贫村民认养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像陈扣勤这样的村民,我们吸纳到企业来,教会他们饲养技术,他们的生活能得到根本的改善。”江苏乾宝投资集团董事长王跃程告诉记者,产业落户盐东镇后,如何依托项目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是他首要考虑的问题。

乾宝牧业,这是一个以湖羊养殖为核心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也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湖羊养殖基地。6年前企业落户亭湖区盐东镇生建村,占地1080亩,建有牧业、饲料、有机肥、食品、餐饮、旅游、农业科技等多家子公司,实行产学研融合,一二三产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目前存栏湖羊10万只,年出栏20万余只。

△羊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走进一座座羊舍,记者看到,这里运用的是智能化、标准化养殖模式,每一只羊都戴有一个耳标,上面有具体数字,每串数字对应着电脑录入的全程饲养追踪体系。“它们吃的饲料,都是一些玉米秸秆和花生秧,全程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喂养。”37岁的沈浩身穿白色工作服,正在羊舍里观察刚出生的小羊羔,“其实湖羊是绵羊的一种,它们耐蚀耐寒耐高温,同时多胎多羔,易于饲养。我们在每个羊舍里都配备了自动饮水器和全程摄像头,实现智能化操作,既解放了工人的劳动力,也通过精细化操作提高了羊群品质。”

△企业精准扶贫村民认养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而羊群的饲料,大多取自周边农民庄家地里的玉米秸秆。乾宝牧业公司每年在生建村和邻近村收购农作物秸秆6万多吨,用于青贮饲料和有机肥生产,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解决了农民秸秆处理的难题,减少了环境污染,村民们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焚烧秸秆、饱受烟熏之苦。70岁的生境村村民周长余感叹,“以前这些青玉米秸秆没处去,都堆在门口,现在企业主动上门收购,每年能多千把块钱收入,真正是变废为宝!”

牧业公司还成立了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行走于乡村田野,走访当地百姓,了解村民们的需求。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他们启动“羊去羊回”精准扶贫模式。三年前乾宝牧业公司向周边一批贫困农民提供50斤左右的幼羊,曙阳村村民陈月堂半信半疑地接受了50只。经过100天左右的喂养,公司进行保价回收,确保贫困农户每头羊有200元收益。“当年收入就增加了一万元,高兴地几天合不拢嘴。而且饲料、技术、防疫等,都是公司提供的,我们只要出点劳动力就行”,今年他主动认养了100只羊,并积极添置了几台饲养用的自动饮水器,“虽然是个没文化的农民,但我希望自己在养羊的道路上,越来越专业!”乾宝牧业公司副总经理丁新华告诉记者,像陈月堂这样依靠“羊去羊回”实现脱贫的农民已有60多户。

“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生态循环,造福社会”,这是王跃程做企业的核心理念。他告诉记者,乾宝做足湖羊全产业链,集团旗下公司以羊粪为主要原料,每年生产6万吨农家肥和全元性有机肥,供周边农民种植蔬菜及有机农产品,有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品质,改良了土壤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他们还积极推动湖羊到西北部地区落户,为新疆、内蒙、河南、甘肃、河北和东北三省提供优质种羊30多万只,为边远省区改良肉羊品种,转变饲养方式,帮助多地群众脱贫致富。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