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赶海前夕“补给”忙
2020-11-25 11:04:00  来源:盐城新闻网  
1
听新闻

织网渔民在整理渔网渔具。

船员们正在加紧往船舱的冰库里加冰。

码头渔船紧锣密鼓地进行“补给”,准备赶海生产作业。

□记者陈为琨文/图

加冰机器轰隆隆作响,巨型空中传输管道直达码头岸边,末端圆锥形漏斗口与船甲板底部储冰库无缝对接,白花花的成团碎冰倾泻而下,摩擦声、撞击声如乐符在空中跳动。苏射渔09999号渔船在紧张地“补给”,出海生产作业“箭在弦上”……11月23日下午,国家级中心渔港射阳黄沙港港内的200多艘渔船红旗飘扬,面向大海,整装待发;码头上,织网渔民穿梭引线,手脚麻利,一张张深绿色渔网被收拢齐整归类摆放。

渔民是渔港之“魂”,是渔业产业发展之“本”。“出海船只越来越多,渔网越来越大,现在几乎忙不过来了。”织网渔民张素琴埋头“飞针走线”,她说自己是黄沙港镇本地人,过去也常年跟船到海里捕鱼,现在由于回港渔船需要整理修补网具,她就在码头上做做“针线活”,每天能收入200到300元钱。码头上的男人们在紧张地把渔网张开、折叠、码放、堆齐,妇女们则坐在小板凳上沿着网具两端或整理或补线,工作有条不紊。

一船员走向加冰机器旁,加冰的声音戛然暂停。这位船员折回到底舱查看加冰库存情况后,对着岸上加冰厂的方向挥手示意:“再加11吨。”哗啦啦的碎冰块又倾泻而下。三个船员围着漏斗,一个人抵着活动的管道扶准方向,一个人把堆积在舱口的碎冰抹平到低洼的地方,还有一个人用双脚使劲地压实冰库里的碎冰。七八个船员在船尾整理码放黄色的、白色的塑料鱼框。

“19号出海,23号早上回港的,这一趟出的全是虾皮。产值13万多元。”加冰船的船老大常小宾说,“马上加满40吨冰后就出发,在海上捕捞作业上来的海鱼要立即加冰,保持新鲜,否则会坏的。”

岸上采购工作忙碌。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和即开即食食品被拎上船,塑料袋里几条香烟和毛巾牙膏等清晰可见。运送八宝粥的拖车靠近船体,船员们陆续把它搬到船上。“我的那一份不要,八箱八宝粥全部分给船员。”常小宾对着一船员喊道。常小宾说员工很辛苦,海上是24小时捕捞作业,轮休船员每天也只能睡个三四小时,不要说看电视和娱乐,下了工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补觉,尽快恢复体力。

“这一趟出海带的是渔网,上一次是张虾网。作业时间跨度在8天左右。一般都在142、143海区捕捞,也常到125和126海区捕捞。”常小宾希望这次能够满载而归,争取达到30万元产值。

休渔期前后的日子是渔民们最兴奋、最勤劳的日子。渔船出海频繁,捕捞作业强度大。每年5月至8月海上休渔。自9月后,常小宾每月要出海3至4趟,收益总体不错。“由于上半年的疫情影响,下半年必须得加紧干。”常小宾说,60%用于开销,30%才是利润,今年的海况不是太好,同时,整个水产行情也不是太理想,但是还得拼命干,预计今年的总产值在500万左右,同比略有增长。

港内渔船鸣笛冒烟,频繁驶向大海;码头上人影绰绰,忙碌不断。渔民生计在大海,渔业发展靠渔民,创新和高质量是“舵手”。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