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0多名跑友齐聚盐城,感受盐城生态魅力,共同展示体育运动精彩,2020东风悦达起亚盐城马拉松赛顺利完赛。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国内首场万人级马拉松赛事。
亲临赛事的中国田协主席段世杰表示,这次“盐马”的成功举办实属不易,特别是在保障防控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工作卓有成效。段世杰认为,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对于居民而言是一种幸福。他说:“什么叫幸福?生活在为市民着想的城市就是幸福。”
幸福的背后是默默奉献
25日5时许,凉意袭人。在2020东风悦达起亚盐城马拉松赛赛道所经路口之处,身着制服的民警、铁骑队员等,以及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们已经守候在自己的岗位上。
来自市交警支队七大队的周警官,5时30分就来到盐南体育中心附近,和她的同事们一起执行赛事保障任务。她曾参加去年盐城马拉松赛事保障工作:“去年还要冷些,还下雨的。”周警官说,“我们很多民警这些天都是连轴转,全力保障赛事顺利进行是我们的职责。”
市一院的周亮亮医生说:“我4时就醒了,按时到达医疗点。”和周亮亮一起来到医疗点的还有呼吸、心脏、重症等专业的医生。周亮亮说:“还有我们的许多同行,分布在各个医疗点,为跑者提供医疗服务。”
来自盐城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的700多名安保人员,凌晨4时就全部布岗到位,承担赛事起终点盐南体育中心区域40个区段和半马终点大洋湾区域19个区段的安保任务,开展秩序维护、安全检查、运动员入场检录、疫情防控、卡口管控、起点终点把控等多项工作,仅25日当天就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有力保障了“盐马”的圆满成功。
许多志愿者也在比赛场地忙碌。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年级学生周灵杰和同班同学刘程,4时就上岗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拉人墙’维持秩序。这项工作看似不难,其实也很考验我们的能力和素质。”两位同学表示,当志愿者是一种锻炼。“赛事成功了,这其中有我们志愿者的努力付出。能服务这项赛事,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第二次参加大型赛事志愿服务的李晨星笑着说。
幸福的含义是不断追求
52岁的半程马拉松参赛者唐海文来自亭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在2016年参加扬州马拉松赛。她说,这些年盐城的环境越来越好,体育设施也越来越齐全,跑步的感觉很好。机关干部邵新操和朋友一起参加半马。去年他以1小时40多分钟的成绩完成了“半马”。他说:“今年不追求成绩,追求的是一种享受。盐城是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这些年市区又添了许多让人快乐跑步的好去处。”
49岁的丁冬群在赛道上做着拉伸动作。前些日子举行的迎国庆荧光夜跑活动中,记者就曾与他邂逅,他曾经以3小时26分的成绩完成“全马”。“今年我的目标是完赛。”丁冬群边说边指着左腿小腿肚子上的伤痕,“挂彩了,不去追求成绩,快乐跑起来,坚持完赛。”
今年50岁的广东茂名人张气,在盐城做生意,参加“全马”。张气从6年前开始接触马拉松运动,先后参加了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16场马拉松比赛。张气平均每个月都要跑上300到400公里:“在怡人的环境里跑步,我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在10月25日“盐马”赛道上,一位“赤脚大仙”夺人眼球。他脚踝上还系着一圈铃铛,一路发出叮铃声。这位选手名叫杨义金,今年已是花甲之年,在长跑爱好者圈子小有名气。不管是平时锻炼,还是正式参赛,他都喜欢光着脚跑步,跑友们戏称他为“赤脚大仙”。为什么要系铃铛呢?杨义金解释说,系上铃铛,听着声音,好把握节奏。
31岁的朱远征,老家在河北承德,是盐城师范学院的一位女教师。而立之年的她,几年前开始接触马拉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朱远征每周都有三四天要抽出时间来跑步,每次跑上10公里。去年首届“盐马”她报名参赛,顺利完赛。“去年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有些紧张。今年有了经验,我相信成绩会更好。”朱远征笑着说。
幸福的获得是文明彰显
来自无锡江阴的陆信是一位资深跑友。这次,他和10多位跑友一起来盐参赛。陆信跑半马,曾在泰州马拉松赛上跑出1小时49分的成绩。24日晚,他和朋友逛了流光溢彩的“夜盐城”。他很感慨:“盐城的夜景真漂亮,空气也清新。大街上清清爽爽,市民的夜生活很丰富,谈吐举止也很文明。”
据市体育局负责同志介绍,此次赛事有8000多名外地跑友参加,跑友们对盐城城市环境、赛事组织和各项服务大为满意,有不少跑友表示,10月25日的“盐马”,就是欢乐的节日,期待明年再来。
中国田协主席段世杰第二次来盐城。说起盐城,段世杰头头是道:“盐城因盐而兴,历史悠久,湿地生态闻名世界。盐城更是红色老区,当年陈毅、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民抗日。现在作为革命老区的盐城,社会经济发展好,环境也非常好。”段世杰认为,盐城的气候、环境都有利于开展马拉松运动。马拉松运动成本不高,但效果很好,不仅有利于参赛者的健康,更有利于培养坚忍的意志品质。马拉松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很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能体现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展示城市形象。居民在跑马拉松的时候,看家乡爱家乡,有利于推进城市文明建设。
记者 陈雪峰 韩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