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射阳县新坍镇新潮红色文化传承馆正式开馆 奏响新时代奋进之歌
2020-10-19 11:2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0月19日盐城讯 泛黄的奖状、珍贵的照片、厚厚的文件......射阳县新坍镇新潮红色文化传承馆于近日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走进传承馆,有一个“劳动模范”专题展厅,采用史料图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雕塑、绘画及声、光、电等多种表现手段,全景式地展现了全国劳动模范巴一恺带领新潮干群大战长滩、平田整地、开河治水、发展经济、兴建农庄等场景。一幕幕往昔画面,不仅还原了劳模巴一恺的人生历程,更是勾勒出了新坍近年来发展的生动画卷,一时间,引发了参观者们的强烈共鸣,营造了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成为了一张独具特色的展馆名片。

“新坍儿女多奇志,敢叫寒月换新春。新潮出个巴一恺,带领全村共致富。”这是新坍当地传唱的歌谣,表达对全国劳动模范巴一恺同志做所事迹的敬佩和赞扬。

“巴一恺”这个名字,对于新坍镇的新潮村,乃至于对整个射阳县上点年纪的人来说,是家喻户晓。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他积极响应号召,走上解放战争前线,在火线上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共党员。淮海战役胜利后回到家乡,他被推举担任初级社、高级社社长。1958年起,他带领新潮九队400多名群众改旱作制为水旱轮作制,实行套作法、间作法,采取“种绿肥、多养猪、深挖沟、草还田”等措施改造盐碱地,选用“陕棉401”、“南京11号”水稻、“京早2号”玉米等优良品种,连年获得丰收。1977年,他摸索出了“三熟制”、“五季收”的种植、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出。1979年,新潮九队大获丰收,被省里评价为“飘扬在苏北平原上的一面旱谷高产红旗”。

粮食产量得到保障后,巴一恺便带着群众自烧砖瓦、自己砌房,没几年,全队68户农民就全部告别了低矮、破旧的茅草屋,统一住进了宽敞、结实的集体房。同时,为了让老百姓富起来,他还办成了面粉厂、挂面厂、玻璃厂等村办企业,并赴上海、苏州等地接手工活,建立服装厂进行加工。

巴一恺也在1962年被评为“华东劳动模范”,1978年当选为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如今巴一恺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对镇上、村里的事依旧很上心,闲暇时,还喜欢看看报纸、杂志及电视新闻,有时还会到新潮村里来走一走。正是这样一位耄耋老者,一辈子坚守着为党和人民奋斗终生的誓言,在黄海之滨这片广袤的滩涂地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勤勤恳恳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他,既是时代的开拓者,亦是历史的见证者。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但矢志不移的是一代代劳模精神在传承,除了巴一恺,新坍这片土地还滋养培育了全国劳动模范黄玉明,江苏省劳动模范周恒,盐城市劳动模范杨加同、秦广珍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

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劳模的风采;一段段视频,展示着永恒的英姿;一行行文字,讲述着创造的故事;一座座雕塑,彪炳着劳模的精神。走进新潮红色文化传承馆,重温劳模故事,感受劳模风范,传承劳模精神。(蒋雯杰)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