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国网盐城供电加快建设新能源上网通道 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0-09-17 18:2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9月7日,2020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在江苏盐城举行,从论坛上传来一组喜人的消息,国华竹根沙H1和双创竹根沙H2海上风电场陆上集控中心相继倒送电成功、沿海二通道——新能源“高速公路”项目500千伏射阳输变电工程即将进场施工、盐城市清洁能源高比例能源互联网规划报告通过评审。这是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策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和盐城市“两海两绿”发展战略,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系列举措的一个缩影。

加快推进沿海二通道项目落地

盐城“风、光”资源禀赋优越,是江苏打造“海上三峡”的主战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866.67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29.6%;其中,海上风电291.25万千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新能源的高速发展,已导致局部重要断面输送能力受限。新形势下,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需求十分迫切。盐城公司紧密围绕国网公司“三型两网”战略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满足盐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对内高效协同,对上积极争取,对外主动靠前,大力推进沿海二通道工程规划建设,助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沿海二通道工程包含500千伏射阳、丰海、通海等3项输变电工程,线路途径盐城、南通两市,全长约234公里。其中盐城境内射阳、丰海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变容量均为100万千伏安,路径经过射阳县、亭湖区、大丰区、东台市共4个县(区)23个乡镇和单位,总长度约193公里,占工程全线的82.5%,总投资约26.15亿元,预计“十四五”初期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可为华能射阳H1、中广核射阳H5、龙源大丰H4等11个共29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提供可靠接入通道,大幅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沿海二通道工程是服务江苏沿海清洁能源消纳的重大工程,投运后将使盐城沿海地区新能源汇集能力提高至200万千瓦、沿海通道输送能力提升至300万千瓦,可有效增强沿海清洁能源在全省范围内消纳的能力,助力盐城建设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能源互联网典范城市。”盐城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马汝祥说。

该公司探索建立”政企合作、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项目前期多维度高效协作机制,全力推行“清单制”“日报制”,提前梳理沿海二通道500千伏工程可研、核准支撑协议及过程关键节点共98项,将每项任务分解不同环节,明确每个节点的目标、责任人、协调部门、时间要求,制定并优化前期工作管理流程图,按照“流程能并行的不串行”的工作方法,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与市、区、县属地政府以及自然资源和规划、发改等部门联系常态沟通机制,加强沟通对接,前后共协调全市4个设区县23个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办理可研核准支持性文件约84个。

沿海二通道工程自北而南纵贯盐城境内长达193公里,涉及射阳县、亭湖区、大丰区、东台市共23个镇区,沿线农场、风电场、民房、生态保护、局部地块建设发展等受限因素较多,对共性疑难问题进行归纳梳理,重点研究,逐一解决“土地调规难”、“规划审批难”、“拆迁协调难”等问题,确保每个难题都能在前期工作中画上句号。射阳公司促请射阳县政府牵头成立沿海第二通道射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8月初即促成射阳县发改委在公司组织召开“射阳海上风电配套输变电工程路径方案讨论会”,沿线5个乡镇、4个风电场、农场及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环保、水利部门等相关主体最快达成了共识。通过并行审批等措施,改变了原先依次征求相关主体意见的工作方式,协议办理时间由原先2个月缩短至2个星期,率先取齐15项可研支撑协议。

加快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接入工程

8月24日凌晨1时许,东台双创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30兆瓦竹根沙H2升压站倒送电圆满成功,具备动态调试条件,成为盐城地区首条投运的电缆隧道工程,同时也是盐城地区2020年投运的第一个新能源配套工程。国华(江苏)风电有限公司20兆瓦竹根沙H1升压站同期投运。

竹根沙H2升压站海上风电送出工程施工中标结果于3月底下达,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积极协调,立即联系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同步开展施工项目部组建、线路复测、施工图会检与设计交底等开工准备工作,压缩开工准备时间。4月15日正式开工进行电缆隧道明挖施工,5月25日进行开断塔基础浇筑,7月21日开始敷设电缆,8月13日开始架设导线,8月18日开展竣工验收。

为保证工程顺利推进,盐城供电公司、东台双创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国华(江苏)风电有限公司积极组织协调对接,多次召开专题会,针对隧道施工过程对国华37#风机基础保护措施进行探讨。针对电缆隧道下穿泄洪渠段施工,东台市供电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与准备,结合涨潮和落潮情况,确定施工时间,在6天时间内完成下穿段电缆隧道土建施工。

8月份迎峰度夏期间,在停电跨越实施前,该公司召集涉及停电的国华、双创、鲁能等企业座谈,优化施工方案,将原计划停电10天的工作量压缩至6天,减少新能源企业的损失。“在停电前十天,我们已经完成了电缆终端平台的施工。针对停电后面临任务重、工期紧的考验,各项目部做好充分准备,人员、机械、工器具、物料、防护用品、防暑用品、应急预案......逐一落实,就为打好持续高温的6天停电施工保卫战。”负责现场施工组织的项目经理吴庆娓娓道来,我们密切关注高温、台风恶劣天气,做好事故应急预案,紧急增加施工作业人员。每天早上天刚微亮,施工人员就已全部到岗,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一直干到晚上天黑才收工。

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坚持生态优先

东台双创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30兆瓦竹根沙H2升压站上网通道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境内,不能新建铁塔,故采取在此海域的滩涂上新建了一条385米的电缆隧道,敷设220千伏双回6×547米电缆,工程造价2642万元,如采用架空线路仅需不超过300万元。因保护湿地遗产的生态环境而变架空线路为电缆隧道,在国内当属首例。这是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电网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的一个佐证。

该公司在电网发展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可研、项目前期、政处环保、设计优化、建设运行等全过程生命周期。“我们对十八大以来2011年11月后在黄海湿地保护区缓冲区附近规划新建的电网工程进行梳理,有川南、新海等2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沿海二通道射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相对靠近黄海湿地保护区缓冲区,其变电站址位置、高压电力线路路径均不涉及保护区生态红线区域”。马汝祥在接收采访说,射阳~丰汇500千伏线路工程,是沿海二通道工程北半段线路部分,途径射阳县、亭湖区和大丰区,沿途民房、农场、风电场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区较多,工程建设难度大。射阳变至丰汇变直线距离约70公里,从电网建设技术难度及投资经济性角度,初步考虑的是线路直线方案,但该方案将不可避免穿越黄海湿地保护区及缓冲区约38公里。为保护黄海湿地保护区,在规划选所选线阶段,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路径,不再砍伤植被开辟新的线路通道,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力走廊,对原直线方案进行了绕行调整,线路调整后新方案线路长度约100公里,对比原直线方案增加线路长度约30公里,增加房屋拆迁约300户,增加电力投资约46010万元。川南、新海等2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增加电力投资计4835万元。(程诚 顾锋明)

标签:通道项目;盐城;射阳
责编:戚阜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