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10日盐城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改造和提升,街道社区的城市治理主业主责越来越凸现。近年来,建湖县近湖街道始终坚持以推动“红色引擎”工程为引领,通过建强红色堡垒、打造红色联盟、组建红色物业等工程,不断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径、新举措,拓展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建强红色堡垒,全网覆盖推进城市治理
只有基层治理有序,国家治理才能稳定有序。要抓好基层治理,首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支部入网全覆盖。近湖结合综治、公安多种网格模式,设置了街道一级网格,社区二级网格和每个社区以住宅小区、行政单位、企业楼宇等为单元的三级网格,并以网格为平台,建立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的组织体系,实现了支部入网全覆盖。先锋社区以支部入网为载体,开展的联户助老送孝心、联区护绿送温心、联网维稳送安心、联手扶困送爱心“四联四送守初心”,使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党员联户全渗透。按照就亲、就近、就便原则,安排网格内每个党员结对联系5—10户群众,党员在网格中认岗领责、认领服务,明确网格党员具体工作事项,种好“责任田”、当好“服务员”,党员联户触角从一个个“点”到一条条“线”,织成一张张“网”。全街17个社区,260个网格,2773名党员在网格上行走,让党的旗帜在街巷里弄招展飘扬,成为社区治理的模范先锋。三是党群议事全过程。为了让群众诉求渠道更畅通一些,建立了完善的党群议事“闭环”处理机制,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信息反馈制、党群议事制,确保党的建设、城市治理、民生事务等,都能在第一时间向下传递,第一时间得到治理、第一时间得到答复,党员形象在基层治理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打造红色联盟,共治共享永葆城市魅力
城市治理仅靠社区,资源不足,力量不够,还需依靠社会各方共治。一是建立共建机制。成立社区“大党委”,辖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选派党员骨干兼任“大党委”成员,构建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建联盟共同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形成组织共联、资源共享、活动共建的新格局。徐东社区和县妇联联手举办的“幸福来敲门”送温暖共建和谐社区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二是实行清单管理。神台社区通过共建单位梳理挖掘人才、技术、资金、场所、设施等方面资源,形成“资源清单”;社区依托网格,走访征集居民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需求,进行综合研判归纳形成“需求清单”;在两项清单的基础上,引导成员单位进行双向认领,建立“项目清单”,用“三张清单”,联手开展精准、精细、精心服务和城市管理,收到了实效。三是推动共驻服务。以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为基础,建立社区党员与共建单位党员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助医、助学、助老、助残、助行、助困、助业等各类服务,以服务助力社区建设,以服务助推城市治理。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爱心超市、红色驿站、淮剧票友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组建红色物业,精细服务擦亮城市窗口
治理城市的着力点,就在于打通服务“链条”,近湖街道以红色物业为抓手,给城市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源。一是搭建红色平台。抓住小区物业管理的“痛点”、难点,近湖街道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组建由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热心业主构成的红色自治物业组织,不断强化党组织在物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成立红色物业党支部,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支部书记,搭建服务群众的红色平台。二是规范红色阵地。各社区因地制宜,设置了“红色物业”服务站、“红色物业”指挥平台,定期召开社区党总支、红色物业党支部和居民代表“三方联席”会议,协商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完善等治理事项,细致开展“保清洁、保绿化、保安全、保秩序、保维修、保活动、保稳定、保宣传”的“八项保底”服务。建北社区的“红色物业”,把老城区治理得路净巷洁、水清岸绿,深受群众赞誉。三是组建红色队伍。建立党员服务群众长效机制,通过“党员+N”岗位认领,成立社区政策宣讲、义务联防、民事调解等多支“红色物业”志愿者服务队,协同参与小区自治建设。并将每月20日定为“红色物业志愿服务日”,定期开展健康体检、“情系夕阳红”老年班、“四点半”课堂等活动,激活党员、居民志愿者、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小区共建服务。(左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