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记者从江苏省东台中学获悉,盐城籍青年科学家蒋卫祥领导的科研课题小组在6G通信领域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光驱动可编程超表面研究”这一创新成果近期已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自然电子学》上发表。
蒋卫祥,1981年生,2000年毕业于东台中学,现任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江苏特聘教授,主要从事隐身理论、天线设计及新型电磁功能器件研究,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青年科学家”奖,曾参加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国家青年英才研修班”学习。同时,他合撰英文、中文专著各一本,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曾多次被国际学术期刊选为“研究亮点”,发表论文被国内外同行正面引用3000余次。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阵列技术及毫米波的全频谱接入技术可以很好满足第五代移动通信(5G)时代大容量的需求。但对于5G后(B5G)和第六代移动通信(6G)而言,上述技术面临使用大量射频器件、系统复杂度高、成本高等挑战,需要尽量少用射频器件、天线数目且减小成本。”蒋卫祥介绍,超表面器件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解决方案,有望在B5G和6G中获得重要应用。
蒋卫祥教授课题组属于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团队,该课题组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南洋理工大学罗宇教授合作,提出、设计并实现一种可对电磁功能进行编程的光驱动数字编码超表面。课题组研制的光驱动数字超表面平台上,能够用可见光强度实时调控微波的反射相位响应,解决以往多通道电控超表面需要大量复杂物理导线连接带来的微波信号与直流信号串扰难题,同时实现了非接触式远程可编程调控。在《自然电子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通讯作者为东南大学蒋卫祥、崔铁军教授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第一作者为蒋卫祥指导的博士生张信歌。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黄云鹰 通讯员 艾雨华 胥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