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1日盐城讯 盐南高新区润酒店集中医学观察点816房间,自2月1日起,每天正午时分,窗台前总会出现一个静静伫立的身影。这个身影,正是盐南高新区伍佑中心卫生院外科主治医生侍立忠。近40天驻守观察点的日子里,“与世隔绝”的侍立忠,便通过这唯一可观望外界的窗口,静待阳光灿烂。
“因为,阴霾在围拢”
“春节到了,春天也就不远了,让我们春天再相逢!隔离病毒,但是绝不会隔离爱。让我们一起给他们加油,给他们最最需要的温暖!”除夕之夜,春晚节目单上临时增加的节目再次触动了侍立忠。
酝酿多日计划前往武汉一线支援的侍立忠,背着家人,抹去眼泪,拿起身边的手机,走到书房,给院长王元打了电话。“你等我消息。”通完电话,侍立忠深呼了一口气。
2月1日中午,正在单位食堂吃中饭的侍立忠突然接到王元的电话,告知其盐南高新区润酒店集中医学观察点需要一线驻守的医生,没有丝毫犹豫,侍立忠放下手机,处理好工作事宜,飞奔回家,找出许久没“工作”的背包,塞上三套换洗衣服,带上白术、枸杞、防风、黄芪等消热解毒的中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因侍立忠前往了隔离点,在妇幼保健院工作的爱人崔莹,偷偷发给组织支援武汉一线的申请,被驳回了。“心有灵犀吗?都偷偷报名。因为你,我去不了一线,所以,带上我的那份勇气,守好地方,等你平安回来。为你骄傲。”知晓丈夫“出战”的当晚,崔莹和他通了恋爱以来最长时间的电话。
“因为,阴霾在围拢,所以绝不退缩!不能去武汉当‘战士’,守卫在家乡的一线也挺好,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便绝不辱使命。”
“但是,大爱会发光”
虽然,阴霾在围拢,灰暗总有时。但是,大爱会发光,明亮终有时。集中观察点是新冠肺炎感染风险较大的战“疫”前线之一,隔离观察任务有多重,驻守危险程度有多高,侍立忠比任何人清楚,但,勇敢如他,不曾退步!大爱因他,不曾缺席!
做医学观察并详细记录,规范处理隔离者生活垃圾……在侍立忠的表述里,他的日常好似简单又平凡,但并肩战“疫”的其他人深知,侍立忠所承担的,是最繁琐、最危险却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每天早上8点、下午4点,两次进入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员房间,5个楼层走下来需花费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而最复杂的便是检查前的一套穿着“内容”:隔离服、口罩、帽子、第一层手套、防护服、第二层手套、护目镜、鞋套。对侍立忠来说,再复杂,孰能生巧,都不是难事,最难的是要克服在防护服内的呼吸困难以及一遍遍出汗导致的视觉阻碍。
“每次跟侍医生说话,他都得拼命摇几下头,将护目镜上的水甩开一点,这样我们才能模糊看到他的眼睛。”作为集中隔离点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刘玉涵和侍立忠对接工作的次数算得上最多。刚开始,战“疫”物资吃紧,为节省防护服,给刘玉涵寻找物资“腾”出充足时间,侍立忠一件防护服坚持穿两天。为了不浪费防护服,侍立忠早饭结束之后,一直等到下午的工作收尾,才会脱下衣服,吃上第二顿饭。
准时在工作群里汇报当日记录的信息;临时当起防疫知识宣传员,指导密切隔离者和工作人员如何做好各项防护……吃着饭便能睡着的他,时刻惦记着的,却是如何不给组织增添麻烦、如何竭尽全力守护更多人的安危、如何能让隔离人员感受家人般的关爱。隔离点就他一个“长驻”的医生,为了守护更多人,即便右眼结膜损伤数十日红肿且流泪不止,即便因长期吸入消毒水喉咙干咳出血、烧伤支气管粘膜,他依旧“坚持不下火线”。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配合,恳求大家回到家以后继续监测体温并观察自己有无不适症状,能不要出门就不要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回家一定要先洗手,每日多开窗通风,做好自我防护,一切听钟南山院士的安排。在全国那么多隔离病房中有那么多的一线医务人员在拼命,在战斗,在保护我们,他们都是英雄,我们千万不要让英雄寒心,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一起抗战,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我们一起为英雄加油,共同做英雄的守护者!”“谢谢侍医生一直以来的照顾。”“医者仁心。”在隔离点专为隔离人员而设的“润相遇•一家亲”的微信群里,满满的都是温情。侍立忠用真心实意的爱,点亮了诸多人心中的灯塔。
“你看,阳光多灿烂”
“我爸爸是一名医生,因为新冠病毒原因,所以我每天只能和他手机视频,我很想爸爸,希望病毒能快点消灭掉……”这篇由10个拼音和88个汉字组成的小作文,出自侍立忠9岁的儿子。答应2月中旬就回家的爸爸,因为有更需要他的人,“失了几次约”,但懂事的孩子,还在安慰爸爸:“春天来啦,消灭病毒,我们所有人就能在阳光下大笑啦。”
“你看,阳光多灿烂。”3月7日,周六,第二天便是儿子的生日,怕“又失约”,侍立忠提前一天和孩子用视频分享着窗外的风景,心情甚是愉悦。当天,是观察点第134位隔离者归家的日子,侍立忠守护在此的第37天,观察点隔离任务的解除之日,也正趋近。和以往一样,侍立忠站在窗前,目送他们离开。这些天,他见过沉闷的阴霾,感受过冰雪的刺骨,终于迎来了渴盼已久的灿烂阳光。(屠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