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8日盐城讯 3月7日,走进位于滨海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内的盐城矽润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械飞转,红灯闪烁,工人们正紧张地忙碌着。“作为全县首批复工企业,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措施的前提下,500多套生产设备火力全开,满负荷运转,日产二极管、三极管整流桥产品超2000万只。”矽润公司副总经理王锡胜说,企业一季度订单火爆,供不应求,600名员工全部上岗,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滨海县坚持疫情防控、企业生产“两手抓、两手硬”,全县上下开展“保姆式”上门服务,“清单化”解决问题,“全天候”支持保障企业复工,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截至3月6日,县内129家规模以上非化工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75个市、县“两重一实”项目实现应复尽复。
疫情发生后,绝大多数企业复工日期排在2月10日之后,但早在2月6日,滨海就印发通知,明确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防控物资到位等复工标准,以清单形式列出完成防疫组织架构、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等细则,并组织工作组,对员工超过200人的重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
“按照县里复工复产要求,公司制订了详细的防控方案,为600多名复工人员建立专项健康台账,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记录。”江苏苏盐阀门机械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吴介平表示,他们要求员工进厂前、进车间前、吃饭前后等必须用洗手液洗手,每日会不定时检查口罩佩戴情况,定期对厂区各区域开展消杀。

针对企业复工后普遍面临的用工难、产能利用不高、原材料供应不足等困难,滨海县深入开展“服务进企”活动,实行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专班包挂制度,县四套班子成员包挂联系重大产业项目,科级干部挂钩服务规模工业企业,实行一个企业、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个单位负责的工作机制,靠前服务、分类施策、一企一策,千方百计协调化解企业难题,扎实高效为企业提供政策、要素、服务保障,尽快使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
为解决企业资金难问题,滨海强化政银企对接,开展“部门+金融助力大项目”活动,创新资金拨付模式,通过简化审批手续等方式,将资金到位周期缩短了一个月。截止目前,县财政为7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2.33亿元,银行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1.77亿元,677户中小企业缓交税款4000万元。
此外,滨海开通“空中职通车”,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该县充分借助网站、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线上渠道,联动人力资源机构、用工企业、求职者,开辟“线上招聘、线上求职”路径。全县109家用工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网络点击浏览量21674人次,线上求职3407人,帮助85家企业新录用工人1013名。(滨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