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4日盐城讯 作为一名残疾人,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作为精神寄托、毕生追求。疫情期间,他坚持参与建湖“文化志愿者协会”“建湖足艺协会”“建湖助残协会”“建湖义工之家”等多个公益组织活动;他带头组织社会有关人士,通过建湖县红十字会,向武汉灾区捐款28466元;他随同公益组织,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多次送去慰问金、慰问品;他到社区、农村去,慰问留守儿童和特困家庭,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助学款;他连续多年,默默资助两名残疾人贫困孤儿学生,直至他们以优异成绩考入名牌大学;他和他的公益组织,为贫困地区送去关爱和温暖;他到车站为往来旅客做义工服务……
他叫姜启毅,现为“建湖阳光义工之家”志愿服务队优秀骨干队员。多年来,他和他的企业先后为社会弱势群体和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累计金额10多万元,参加志愿服务累计近300次,服务时长达1500小时。他用残弱身躯,践行着“热爱生命、创造价值”的人生信念。
疫情面前勇当先,“无我”精神涵养“大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姜启毅第一时间深入社区一线,帮助宣传防疫知识、发放口罩,排查外来人员,全力以赴抓阻隔、控源头,居民不出门、社区封闭管理,群防群治,想方设法管好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全面做到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不漏一人。
疫情期间,他先后走访了18户残疾人及贫困学生家庭,给他们送去防疫物品;向所在各公益组织捐款1550元用于购买防疫物资;购买1000元口罩捐赠给“助残协会义工之家”。
连日奔波,使他旧疾复发,颈椎僵硬、眩晕,先后两次去中医院针灸科进行“小针刀”治疗。累垮了,他没有告诉身边任何人。身体刚好一点,又继续坚守在服务岗位上,带领并影响身边的志愿者,积极为疫情防控做实事、献爱心、竭尽所能。
身体力行献爱心,时刻关注弱势群体
疫情期间,残疾人生活过得好不好?有哪些急需解决的困难?时刻牵挂着姜启毅的心。
今年21岁的周超是建湖县庆丰镇人,下肢完全瘫痪,大小便失禁。疫情期间,姜启毅专门去他家里看望他,给他送去了口罩和500元的慰问金。去年周超20岁生日那天,姜启毅与爱心组织一起,为他过了个温馨的生日。
疫情初期,在建湖县希望广场,姜启毅自费近3000元,为20位残疾人发放慰问品;他随同残疾人组织顶风冒雨,带领志愿者队伍驱车累计达500多公里,3天跑了8个乡镇,为13户残疾人家庭送去关爱;他协助建湖县团委和残疾人组织,积极开展疫情防护知识宣传,为18户残疾人及贫困学生发放口罩等防护物资。
在颜单镇,当他知道解文武夫妇都是残疾人,先后患了癌症、动了大手术后,姜启毅不仅送去残联的500元慰问金和礼品,还自掏腰包,额外给了这户家庭慰问金;在上冈镇,当他意外了解到一位失去母爱、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女孩,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时,毫不犹豫慷慨解囊,叮嘱孩子好好学习,长大后有能力服务社会。
奉献千秋唯觉少,一片赤心可对天
“我从小患严重脊柱结核、身体严重扭曲,一生命运坎坷。但我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好心人,是他们鼓励我,不图回报地帮助我创办了一个小企业,虽然盈利不多,但能养活家庭,让我逐步恢复了自信,走出了阴影。”姜启毅坦言,“社会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使我心中充满感恩、感激。所以,我一定要把办企业剩余的钱,花在最有意义的地方和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记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 传播先进文化, 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是姜启毅2016年6月正式加入公益组织时的庄严承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帮助到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还能认识这么多有正能量的人。我觉得,无论付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姜启毅坚定地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行善积德。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将变成一束光,照亮那些需要帮助的弱者,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姜启毅说的一番话,是鞭策,是自励,更是一名残疾人志愿者的执著追求。(王清泉 卜菁 袁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