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日盐城讯 连日来,盐城市响水县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抢抓当前植树造林的黄金时期,从山东引进塑料薄膜覆盖土壤栽插杞柳新技术,组织当地群众在疏浚好的河坡上栽植杞柳。
3月1日,在响水县六套中心社区唐友村的几户居民门前,当地居民戴着口罩,正在忙着对杞柳进行分拣、铡条、装袋;在当地的伏堆河两岸,六套中心社区农业服务中心组织的数十名居民,戴着防护用品,分散在河坡上,清理河坡杂草、栽插杞柳、覆盖塑料薄膜。一根根看似不起眼的杞柳,让当地居民大有收益。
响水县六套中心社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孙扬国介绍,目前,六套已经在新疏浚的几条河道的河坡上栽植杞柳,为了提高杞柳的成活率,从山东引进了地膜覆盖新技术。
六套中心社区地处黄河故道。伏堆河是当地的骨干河道,全长7.2公里,是沿线5个村居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河道,汛期还担负着泄洪任务。之所以在河坡上栽植杞柳,旨在探索如何有效治理河坡水土流失的问题。
通过试种杞柳,利用杞柳发达的根系来保护河坡,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把河道从两三年疏浚一次,延长到十年疏浚一次。而地膜覆盖技术,则起到了土壤保湿,抑制杂草生长,较好地促进了杞柳的生长,经济效益也不错。响水县六套中心社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孙扬国满怀喜悦地说,生长两三年的杞柳,亩产可达两三千斤。生长五六年的杞柳,亩产可达八九千斤,而每斤杞柳的市场价格在1块钱左右,栽植杞柳可谓一举多得。六套中心社区今年在当地的伏堆河、小南河和三新河三条河道推广栽插杞柳,总长超过10公里,面积近400亩。(响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