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25日盐城讯 2月22日一大早,料峭的春寒挡不住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兴农村聋哑妇女周德花忙碌的身影。这些天,周德花每天都起早带晚地赶制抗疫“暖心包”,成了家里的“大忙人”。
周德花家庭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妇俩都是残疾人,有两个小孩,经济压力颇大。2018年,周德花参加亭湖区妇联组织的“慧心坊”手工培训,很快就出师,做出了成品,获得了收益,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亭湖区上下众志成城、锐意攻坚,持续掀起抗疫热潮。为进一步助力抗疫,亭湖区委宣传部和区文明办、卫健委、总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联手,在全区广泛深入开展“发起一场暖心倡议、写一封暖心信、绘一幅暖心画、送一只暖心包、配一份暖心菜、开展一次暖心慰问、讲好一组暖心故事”的“七个一”暖心志愿服务活动,为抗疫注入源源不断新动能。

亭湖区妇联积极响应活动号召,以国家级巾帼脱贫攻坚平台“慧心坊”为依托,由区巾帼发展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发动“亭巧嫂”们发挥自身优势,居家进行“暖心包”编织,支援抗疫一线。与此同时,带领“亭巧嫂”们采取“线上指导+线下生产”的立体化方式,分散进行其他手工艺品加工。“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我们有信心带领妇女们正确应对、积极行动、精准施策,确保抗疫增收两不误。”亭湖区妇联主席张艳阳说。

今年55岁的廖秀銮是一位农家妇女,现住东亭湖街道绿地商务城三期。她平常爱好手工编织,但仅会为家人编织毛衣。加入“慧心坊”大家庭后,她在专业化培训和指导下,编织技艺大幅提升,编织品种也更丰富,使“业余爱好”变成了增收致富技能。“这次抗疫期间,能够有机会为‘最美逆行者’奉献爱心,深感荣幸!”廖秀銮表示,虽然编织“暖心包”特别费时费力,编成一只需双手不停地忙上3个多小时,熬夜也是家常便饭,但每一针每一线都代表一分心意,都是为抗疫献出的一分绵薄之力。
更让廖秀銮感动的是,这次编织“暖心包”的手工费全由亭湖区巾帼发展服务中心埋单。“让‘亭巧嫂’们抗疫增收齐头并进,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据亭湖区巾帼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肖云介绍,在区妇联的组织引领下,“慧心坊”已成立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并已注册“亭慧心坊”商标,品牌影响力和致富带动力日益增强。目前全区有新兴镇、黄尖镇、便仓镇和东亭湖街道4个“暖心包”等手工产品加工点,由该中心进行线上统筹指导、线下精准帮办,采取“1位编织骨干+3位妇女”的“雁阵模式”,带动百余名妇女居家助力抗疫、实现增收,形成“足不出户、手不停工”的持续效应。

据悉,为推动“慧心坊”在助力妇女增收致富中发挥更大作用,亭湖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聚焦民生,将“慧心坊”列入今年为民办实事工程,投入80万元专项资金并调集多方面资源,对其予以精准化、靶向化、项目化落实。作为具体实施部门,亭湖区妇联围绕“为1000名来料加工从业者或低收入农户提供手工技能培训;培树100名‘慧心坊’来料加工女经纪人;扶持30个‘慧心坊’来料加工示范基地;创设8个‘慧心坊’电商展示示范平台”的“1138”目标,在“抓队伍”上下功夫,夯实发展基础,做好“扶优、帮小、抓新”,不断固化、壮大来料加工队伍;在“创品牌”上施实招,全方位拓展内外市场;在“塑特色”上求突破,加快产业升级,实现手工加工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带领更多妇女增收致富。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但有‘慧心坊’的强力支撑,我们一定会带领全区姐妹走过疫情阴翳、迎来春暖花开。”张艳阳表示。 (孙成栋 周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