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扛起世遗责任 呈现中国精彩 扩大国际合作 “后申遗时代”,盐城打造生态保护新典范
2019-12-03 13:2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卞小燕  
1
听新闻

  11月,北方的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开始踏上南飞的迁徙之旅,美丽的黄海之滨是它们开启新生活的目的地,它们将在这里等待来年的春暖花开。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77万公顷海岸型湿地,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在这里,人们既可以感受大美湿地、独特的辐射沙脊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可以享受湿地生态文化、湿地保育发展的无穷魅力和广阔空间。

  7月5日,黄(渤)海湿地申遗成功。“后申遗时代”,作为遗产地的盐城又该做些什么?在努力践行“两山”理念中,盐城又将探寻一条什么样的路径,为生态发展再作新贡献?这一系列生态考题,考验着盐城主政者的担当和智慧。

  【成功申遗,盐城带了好头】

  湿地是大自然对盐城最深情的馈赠,也是盐城最宝贵的家底。近年来,盐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筑牢湿地生态安全屏障,黄海湿地的普遍价值和完整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7月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这块位于盐城的自然湿地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江苏首个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空白。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一个系列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包括16个申报点。此次成功跻身“世遗”的“第一期”范围包括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

  这片保护区域,一直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关注。一组数字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唯一性。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鸻鹬类重要的停歇地、越冬地、繁殖地,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受胁物种数达23种,几乎覆盖该迁徙路线所有的25种受胁物种;迁徙路线的16处潮间带水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中,有7处位于黄(渤)海区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这里是珍稀濒危候鸟保护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要有带头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态保护更要看长线。”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章新胜看来,盐城一直怀有世界的眼光。“盐城市委、市政府切实转变发展理念,以战略眼光、开放视野,主动肩负起黄海湿地保护的重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百折不挠的信念,攻坚克难,取得了申遗成功,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带了好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闻丞是申遗专家、北大博士。自从盐城启动申遗工作以来,闻丞积极助力盐城申遗,从文本方案起草到参与国家专家及国际专家调研工作,均给予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成功申遗后,盐城湿地的可持续管理与科学保护及修复工作仍做得非常到位。保护区内现在都实行严格的管理,保护区外围周边大量的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也得到了很好的管理和保护,这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生态文明体系的形成与建设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为全球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自然保护提供了全新的‘中国经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杨超认为。以申遗成功为新起点,盐城开始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盐城智慧”、提供更多“盐城经验”。

  【后申遗时代,盐城再探路】

  黄海湿地成功申遗,既是世界对盐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好褒奖,也是盐城对世界的一份主动担当。如何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保护好、管理好、建设好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离不开科学的精神和专业的指导。

  9月28日上午,2019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开幕。这是一次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高规格会议,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湿地公约组织、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伙伴关系秘书处等知名国际组织及机构负责人,以及国家林草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负责同志,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相关省市、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城市代表,英国剑桥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共300多位海内外嘉宾以学术交流研讨的方式,共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共谋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良策。

  “如何守护好自然遗产,守护好绿水青山,关乎人民福祉。盐城成功申遗,在这6.8万平方公里既维护了生态多样性,也促进了世界可持续发展。”杨超说。世界遗产的理念体现人与世界的和谐共生。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是荣誉,更是责任。与其他世界遗产相比,自然遗产监管难度更高,与地方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如何平衡保护和发展的难题,需要坚定地秉持“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盐城探路将起到示范效应。

  生态兴则文明兴。章新胜表示:“生态文明理念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有的生命都是一个共同体。那么,是什么跨越国界、跨越意识形态、跨越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只只候鸟的生命,是为了我们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只有生态系统恢复了,地球才能健康,人类才能健康。”

  当下的盐城,亟待进一步放大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效应,探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最优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实践,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路径。而立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盐城正以申遗成功为契机,以生态保护为抓手,大力推动环黄海城市深化开放合作,为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盐城申遗成功之后的湿地保护和管理非常重要。申遗成功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盐城要为世界遗产的价值保护作出体制和机制上的探路。在体制上,盐城要成立专门的自然遗产管理办公室;在机制上,盐城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保护。要科学协调,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同时把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先进管理模式、方法与经验较好地应用到盐城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院长雷光春说。

  【互学互鉴,扩大生态国际合作】

  “放大世遗效应,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盐城抢抓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机遇,借助‘世遗’这张名片,让睡着的资源醒过来、躺着的文化站起来、散落的珍珠串起来。”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说。站在新的起点上,盐城将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编制好全域发展规划。

  “无论是对盐城还是对江苏而言,申遗成功都将带来一次观念的大转变。”盐城市申遗办负责人认为,对外开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际话题,怎样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黄海湿地是中国第一块滨海湿地的自然遗产,更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所在,从城市发展来讲,竞争力的核心就是走向国际化。一座城凭什么走向国际化,拿什么来与国际对话交流?“盐城这次就拿出了让整个世界都感兴趣的话题。而以遗产地为主题,通过举办国际大会等形式,盐城找到了与国际交流对话的平台。”

  坚持绿色发展,盐城还要提高定位,站在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先行先试,以建设引领性、标志性、功能性强的生态产业,并开展人文合作,发挥好生态环境优势,放大申遗效应,以更高的标杆来推动新经济的发展。同时,盐城也亟需探索出推动教育、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有效模式,结合生态旅游,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并引入国际志愿者行动,鼓励他们参与到国际合作中来,对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进行批评和监督,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世界支持。

  “申遗的‘后一篇文章’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挖掘。”在专家们看来,接下来盐城还要不断整合资源,借鉴及广泛吸收许多国家和地方自然遗产地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整合好盐城特有的红色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湖荡资源、湿地资源和海洋资源,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努力打造一个生态高地。它应该是可感可知可体验的区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系列遗产,其二期分布在河北、山东、辽宁、江苏等地,为切实珍惜世遗荣誉、扛起世遗责任、放大世遗效应,全面提升盐城黄海湿地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助力二期申遗,盐城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结合实际制定了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19-2021)。即按照一期申报时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支持二期申遗项目,上海、天津、辽宁、河北、江苏、山东等相关保护地应在2021年完成预审,2022年正式提交世界遗产中心。

  申遗不是扛牌子,更多的是扛责任,是探索新路。申遗成功之后,盐城还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及环黄海地区的生态保护与经贸交流的合作现状,积极主动提出推进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的设想。这是盐城自觉践行“两山”理念、扩大生态国际合作的新思考。卞小燕

  本版图片除注明拍摄者外,均由盐阜大众报社提供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