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开展师徒带教已成为荀思超(左一)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中国江苏网讯 10月25日上午,在潘黄变电站的机房内,国网盐城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通信专职荀思超正在一丝不苟地对站内的线路进行检查,这是为保障即将到来的冬季用电高峰稳定运行所进行的秋季抽检。
现年47岁的荀思超,已在盐城供电公司电力通信领域耕耘了28年。创新,是荀思超鲜明的个人“烙印”。别人看来晦涩难懂的技术知识,他甘之如饴;设备运维、项目设计耗心耗神,他乐在其中。
多年来,荀思超和团队立足岗位潜心钻研,不断“小改小革”,为公司累计开展技术革新百余项,获国家型专利等70项,多次解决了生产和管理体系中的技术难题,直接为企业节约经济成本达千万元,并减少了停电、故障维修的次数和时间,对经济社会产生无法估量的良好间接效益。他先后获评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国网专业领军人才、“盐城好人”和“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
擅于思考,在探索中不断创新
所谓电力通信,就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通讯网络。通俗地说,电力通信网就如我们人体的神经脉络,接受指令后将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连接在一起,。
在荀思超的办公桌上,堆放着高高的图纸。一张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名为“一种六头绝缘缆叉盘绕装置”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赫然在目。这是经他和团队努力,在今年5月刚获得的国家专利,同时也获得了江苏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而这项改进创新缘由于荀思超检修因遭遇雷击而断裂的光缆所做。
2017年9月22日,滨海县500千伏潘荡变电所突然接收不到上级指令——信息通信网中断,这将直接有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电路跳闸,从而导致附近工厂、医院、学校及居民区近5000个用户遭遇断电,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接到通知后,荀思超立即带领两名技术骨干赶往现场。
在现场,凭借着丰富经验和检测,荀思超迅速锁定其中一根OPGW光缆因遭遇雷击而断裂。在他的指挥下,检修人员爬上5米高的钢管塔上进行抢修。两个小时后,故障排除,所幸未给当地群众带来损失。但却令荀思超深思:夏天经常有OPGW光缆频繁遭遇雷击的情况,那可否有效避免或者减少频次呢?说干就干,他撸起袖子立即着手研究。
跑现场进行数据分析、与一线维修工探讨操作工艺、设计零部件就地实验……经过大半年的研究,创新增添了不足1平方米见方的“盘绕装置”零部件,更新安装工艺,将改造前OPGW光缆全年遭遇雷击15%的故障率降为了2%,降低了通信运维人员抢修频次。而仅这项创新,每年就可为公司节约费用80多万元,并改善了变电站生产现场安全环境,提高了社会效益。
诸如此类的创新技术对荀思超来说是“家常便饭”。超短波Mesh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施工现场监控中应用,解决市内供电光缆的一体化智能识别和管理,多次优化通信网……这些创新成果分获省、市电力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项。也正是他的勤学苦练、与时俱进,使他在普通的岗位上成长为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二级专家。
“我一辈子只从事电力通信技术这一份职业。我热爱这份工作,也享受工作中的快乐。”荀思超用28年的专注和辛勤践行着“匠心”精神,在一个领域、一份工作中精益求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不忘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
潜心钻研,首创全省新型管理体系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下设14个职能部室、9个业务支撑与实施机构、7个县级公司、132个供电所,每天都会通过电话来联系工作。2014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荀思超看见公司因此产生年话费近百万元。“那为什么不能在公司内部构建专用的通讯网络呢?这样既安全快捷,也节约管理成本。”荀思超心里有一个愿望开始发芽,那便是,“建设电力系统的市县电话一体化集中管理体系。”
当年,这个想法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尚属首例,根本无方案可参照,荀思超却勇敢地带领团队担当起这个重担。市县信息通道整合、1.3万个电话信号点重新编号、程控电话交换升级为网络化电话交换……每一样都很繁琐,每一步都要精确,每一点都不能差错。无数个失眠的夜晚后,荀思超拿出了万字的初稿方案。
方案通过专家认证后实施,为了不影响白天正常上班,荀思超带领的团队都是利用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对电话网络进行割接。整整两个多月,荀思超奔波在各个县区,从没睡上一个整夜觉。施工中,有一个短号始终打不通,荀思超带头寻找原因。从线路有无排错、螺栓有无拧紧、端口线序排列有无错误……一项项检查过来,共花去3天的时间,终于排查出原来是因为上万个号码设置时,出现了号码重复。
2015年3月,经历了9个多月的时间基于一体化集中管理体系的市县电话交换网建设终于结束。属于电力公司自己的通讯网络建成,不仅简化了管理环节,缩短了电网故障处理时间,推动了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而且每年还减少了购买设备成本90万元,节约通信费用百万元。
此次的成功革新,为随后省公司全面推进全省交换网一体化建设起到了先行示范作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
传道授业,在传承中共同奋进
90后徐明是2017年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在他眼中,荀思超不仅是师傅、兄长,“更是我的男神。什么问题到他手里,没有解决不了的。他的知识更新很快,最近已经在钻研5G的技术应用。”徐明坦言,从学校刚出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中的应用还是有一定的距离,遇到问题荀思超总会倾囊相授,指点他们应该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方案思路设计分析优劣,现场手把手地培训演练……
2012年,荀思超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他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团队的创造活力结合起来,与5名通信专业的优秀人才,在电力通信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协作等一系列创新工作,不断解决电力通信技术应用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他与团队参与国网及省公司科研课题20余项,编制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10余项,编撰竞赛试题库2部,参编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近年来,随着工作室新鲜血液的不断增加,开展师徒带教又成为荀思超承担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2010年,撤县设区,通信系统搬迁;2011年,市到县汇聚层B网工程启动建设;2012年,市到县通信A网改造和通信容灾系统建设……每次工程建设,荀思超都身先士卒,带头吃住在现场,加班加点,克服各种实际困难。常年紧张工作、压力巨大,荀思超患上了肾结石。一旦发作,是那种疼起来要人命的痛。2018年初冬的一个夜晚,他突然尿血、病痛发作,连夜去医院挂水,但第二天依旧忍痛上班。“那时手里正有个改进项目,一旦暂停,会影响诸多后续工作。”就这样,白天上班晚上挂水,工程进度分毫没有耽误。
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妻子丁陈抛开心里的委屈,毅然选择辞去工作照顾家庭。“2001年10月,他代表盐城公司去参加国网电力公司通讯专业管理年知识竞赛,整整半年时间回不了家。那时,儿子刚刚2岁。他回来时,儿子都不认识了,看见他也不肯叫爸爸。”丁陈说,许多时候,因为方案中难题得不到解决,荀思超即使回家后也会不声不响地瘫躺在沙发上沉思,不时地画画写写,翻阅资料。荀思超常说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儿子懂事,妻子包容支持,家人是他勇往直前最坚强的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而荀思超劳模创新工作室也为企业的创新再添新色彩。荀思超说:“创新要敢想、敢干,不怕失败。这是我们新时代产业工人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