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22日盐城讯 “农房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乡村振兴的牵引性工程……农村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治理结构、村庄布局,乃至生产生活方式,都将在这场农房改善中发生深刻的变化。”10月18日下午2:30,建湖县高作镇光明村小会议室里正在召开有关农房改善座谈会,高作镇副镇长、光明村第一书记杨钰和村组干部一起学习。
“县委书记陈平明确提出,借助第一书记的协调作用和部门优势,实现产业、人才向乡村集聚,文化、生态在乡村提升。”杨钰说,作为村里第一书记,要和大家共同努力,把初心写在行动上,将使命落在岗位上。“我们要多征求群众对光明人家集中居住点还有什么要求?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把群众意见拿上来,解决好,让农民兄弟住的舒心、满意,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红利。”
会后,杨钰同村党总支书记王厚奎、村主任戴红花、组长徐新荣一行来到七组建档立卡户沈冬梅家,察看她家危房改造情况。“感谢党和政府,我家房子已修好了,现在下雨再也不用怕风透雨漏的了。”沈冬梅看到第一书记和村组干部,第一句话就表达了感激之情。沈冬梅家房子由于年久失修,一到阴雨变天,风就从墙缝里窜进入,雨水就从屋顶漏下来。在这次危房改造中,镇上出资为她家房屋上瓦全部进行了重盖,墙壁进行了外粉,最后还进行了刷白,使老房子焕然一新。看到沈冬梅对改造后的房子很满意,大家顿时觉得工作没有白做,苦没有白吃,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我家三间两厨拆了8.1万元,在‘光明人家’预定一间100平米的房子,大约要再贴4万多块,我就可以拿到新房子了。”村组干部一行又来到9组和拆迁户陆志平攀谈起来。“还要花4万多元拿到新房子,有什么困难吗?”杨钰关心道。陆志平笑哈哈地说,“儿子、儿媳都昆山一家台企工作,儿子在企业里还是个科长呢。老伴也在昆山带孙子,平日就我一人在家。怕他们逢年过节回来,所以定了100平米的房子,其实我一人住64个平米就够了。”陆志平接着说:“孩子们积极支持我搬到‘光明人家’住,说集中居住点设施好、环境美,住着舒心,他们在外也放心,4万多块钱他们拿。我说我才不要呢,我有老底子呢。”陆志平的介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据介绍,高作镇“光明人家”集中居住点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99226.6平方米,建筑占地总面积22199.2平方米,总户数378户。目前在建一期工程新建房屋42幢,共计150户。房屋分122、112、100、64平方米的A、B、C、D共4种户型,供农户根据需求选择。集中居住点将建有服务中心、健身广场、竹林书院、怡静湖、草编工坊等功能设施,整体以“水”为特色元素,体现中式田园风格,小区建筑形态层次分明,富有韵律感,田园风格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光明人家”集中居住点里塔吊林立,42幢房屋全部处于封顶阶段,杨钰一行来到集中居住点施工现场,与项目负责人一幢幢察看施工情况,叮嘱项目负责人,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还要确保房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竭尽全力把“光明人家”集中居住点建成农房改善的样板工程。
望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一幅新时代农民幸福生活实景图在眼前正徐徐展开。(杜飞 肖元元 葛磊 陆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