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全国售粮模范”姚开标——曾作为全国农民代表进京领奖
2019-10-11 10:19: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1
听新闻

  记者倪同永 江汉超 宋金淦 戴汇

  “早上刚组织镇老年文艺宣传队到三河村演出,四五百观众呢。”9月26日接近中午时分,记者见到姚开标时,他已忙了一上午,刚回到家。70岁的姚开标,身体硬朗,现为响水县张集中心社区关工委主任。

  姚开标的家在张集何圩村,一座普通农家小院,两层略显老旧的小楼,院子里外绿树掩映,红红的石榴高高挂着,一条小黑狗摇着尾巴围着来人转。略显特别的,是屋内客厅墙上两张长长的集体合影,一张是1993年的八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合影,一张是198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全国劳模的合影。

  1989年3月,40岁的响水农民姚开标迎来人生高光时刻。这年2月,他获评“全国售粮模范”,被请进中南海领奖,参观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

  之前,因为承包了一百多亩盐碱荒地,他曾被说成是“姚大地主”;因为雇工,他曾被指责“走资本主义道路”。几年时间里,“姚大地主”的声音,让姚开标常觉芒刺在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人们转变观念仍需要时间。在姚开标所在的张集乡程圩村,一年要吃国家返销粮20万公斤,而全村有800亩盐碱地荒着,仅靠600亩低产地难以养活全村830口老老小小。

  1982年10月,年轻的姚开标主持村党支部工作。面对村里无人问津的盐碱荒地,他决心“点第一把火”,带头承包125亩盐碱荒地。一年的精心侍弄,90亩水稻亩平350多公斤,总产3.22万公斤。

  跟姚开标种水稻的人家户户丰收。那一年,程圩村首次实现粮食自给,不仅摔掉了供应粮本子,而且破天荒向国家交售余粮11.3万公斤。

  “承包10年,几乎没赚钱。”姚开标的承包地年年丰收,他坚持以比市场价便宜近一半的价格,把稻谷卖给国家,10年累计向国家售粮75万公斤。1988年时,他成为全国种粮面积第二、卖给国家平价粮数量第一的种粮大户。

  姚开标参与并见证了盐城农业生产的不断壮大。1988年,盐城的粮食在连续7年增产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纪录,全市粮食总产达到43.5亿公斤,比1987年增长3.3%。在1989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盐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粮棉生产先进市”称号,是全省唯一获此称号的市。

  1989年9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劳动模范授奖大会隆重举行,姚开标作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劳模代表,从国务院总理李鹏手中接过金光闪闪的劳模奖牌。1993年1月,姚开标光荣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一个个崇高的荣誉,让姚开标在种粮的路上放下了包袱,甩开了膀子。

  1990年,姚开标被转为国家干部,任当时的张集乡农水助理,后从乡人大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如今,姚开标在为社区关工委工作发挥余热。

  姚开标是盐城农业的模范人物之一。盐城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陈吉军介绍,70年来,盐城农业条线在全国受表彰的先进模范共有15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0人,全国种粮大户2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农业科技工作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盐城农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滕友仁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盐城粮食产量仅有6.9亿公斤,亩产不足120公斤;1978年盐城地区粮食总产26亿公斤。改革开放40年来,盐城粮食总产接连跨越50亿公斤、65亿公斤台阶,2014年突破了70亿公斤,达到了最高点;从2015年开始,随着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65亿公斤左右,稻麦单产提前实现“吨粮市”目标。

  滕友仁介绍,盐城用仅占全国0.18%的土地、0.64%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国1.2%的粮食,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省唯一。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