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7月14日盐城讯 7月11日晌午,正在抢工会战的盐城综合客运枢纽现场一派繁忙。盐城站站房南的轨枕旁,十几名身穿黄色马甲的铁路工人半蹲半跪成一排,格外引人注目。低头俯身、聚精会神,“黄马甲”鼻尖、下巴掉落的汗水,一落下就被灼热的铁轨“吸”干。

47岁的工人辛国宾,眯眼瞥了眼远处的烈日,把帽舌拉斜遮住右脸,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脸,拿起铁丝做的钩子继续掏扣件里的碎石子。
“他们是从徐州一路‘跪’过来的。300多公里的铁路线,天天如此跪在地上‘数’石子,这活不好干。”从轨道旁经过的徐盐铁路盐城站主站房项目安全总监胡永河目光里充满敬意。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炽热的阳光把钢轨晒得烫手。虽然戴着帽子,但根本无法遮挡阳光暴晒,每个人的脸都成了古铜色,挂满的汗珠泛着油光。辛国宾指着工友衣服上结着的盐花:“衣服不停地被汗浸湿,湿了干,干了又湿,也不晓得一天多少个回合。”
52岁的工人赵文瑞干完两公里,有点吃不消。他放下手中的钩子,缓缓起身反复揉搓膝盖并捶背,然后捧起身后的凉茶一饮而尽。在他身后,工地上专门放着几个大茶壶,用于工人解暑。赵文瑞说,这样的茶壶每个能装三四升水,他一天要喝上三壶。
不远处,铺架工叶云国正在指挥挖机工高斌往钢轨两端铺设石子。胡永河招呼大伙儿休息,工人们点点头,却没离开。中铁十一局集团徐盐Ⅵ标指挥部盐城管理组施工负责人赵跃军回应胡永河:“在咱们这里呀,‘抢着干’追工期是常态。”

碎石子在铁路上有个专业名词,叫“道砟”。铁路线上铺有碎石的路面叫有砟道床,主要作用是支撑轨枕,分散轨道上的压力并固定轨枕的位置,防止轨枕纵向或横向移动,缓解列车对钢轨的冲击,同时能起到排除雨水的作用。赵跃军现场为大家“科普”:“别看掏碎石子没啥技术含量,可万一清理不干净,是会影响列车安全行驶的。”
“你看啊,钢轨与轨枕之间除了有一块起缓冲作用的橡胶垫外,两端还各安装一块用于固定钢轨的铁板和扣件。”辛国宾比划着眼前的钢轨,“如果扣件与铁板之间有道砟,列车高速通过时,会有压裂铁板的风险。”
“这活儿累人呢。”看着辛国宾认真的样子,叶云国有些心疼,“我们每天铺道砟10小时,他们就要跟在后面清理扣件里的道砟10小时,双膝总是跪在这碎石子上,可以想象有多难受!更何况,这道砟一铺就是几百公里……”
“是的是的。”让叶云国感到庆幸的是,“眼下盐城还不算太热,去年的气温就高多了,有人在钢轨上打个鸡蛋马上就能烫熟,那日子才叫难熬呢。”
活儿是又苦又累,可大家伙儿干起来绝不马虎,从铺道砟到清理道砟,从拧扣件螺帽到刷油防锈,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赵文瑞不自觉地用手刮脸上的汗:“既然干了,就一定要干好!”(郑岁寒 陈和洲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