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东台80后企业家出资近30万元为家乡修路
2019-06-20 15:14:00  来源:盐城晚报  
1
听新闻

  从农村走出去的80后企业家创业有成后,不忘回报家乡和社会,自掏腰包近30万元,先后为家乡东台市梁垛镇梁北村修建3条硬质道路,没向政府要一分钱,东台市环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胜斌用行动诠释了“慈善公益”的含义。

  出资近30万元为村里修了3条路

  昨天上午,记者在东台市梁垛镇梁北村七组看到了建在袁胜斌家门口的一条长450米、宽4米的沥青路。“这也是我为家乡修的第一条路,之前是水泥路,今年4月刚刚完成拓宽‘白改黑’。”出生于1980年的袁胜斌谦虚地告诉记者,这条路修建于2010年11月,当时他的事业刚起步没多久,每次回家都听乡亲们说门口这条泥巴路太难走了,特别是每逢雨雪天气,更是难上加难,乡亲们向村里反映,但村里没有资金,修路的事一直拖着。

  “紧靠这条泥巴路的北侧就是一条大河,我看到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从泥巴路上走过很危险。”袁胜斌说,虽然他当时已经不住在村里了,但为了家乡的老人孩子有个安全的出行环境,他自己拿出7万元修了一条水泥路,这也是全村的第一条水泥路。时隔8年,为了适应现在的交通环境,方便大型收割机进出,袁胜斌又将这条路拓宽改成了沥青路。村民们走在宽敞整洁的沥青路上,不住地称赞这条路给大家带来的方便。

  此后的2013年,袁胜斌听说他家北边一个居民点的泥巴路困扰了村民们出行,于是他又出资近5万元修建了一条300多米的水泥路。2014年,他发现村里一条通往农田的泥巴路,不方便村民们干农活,出资近4万元,修了一条200多米的水泥路。今年4月下旬完成的路面拓宽“白改黑”工程,袁胜斌出资12万元。

  不怕吃苦,日子越来越好

  今年铺筑沥青路时,袁胜斌又多浇了100多米,把路面一直延伸到村东边,看到一直连接到家门口的沥青路面,村民们满口夸赞:“本来下雨下雪天出去,衣服鞋上都是泥,田里的玉米、水稻等不好往家里拉,现在很方便,骑着电动车就能拖回来。”

  在修省道时,袁胜斌的施工队经过东台市梁垛镇沈倪村,看到还有100多米就能将村子与省道衔接起来,袁胜斌当即决定把这100多米路也顺带摊铺起来,不收村里一分钱,这一举动受到当地老百姓一致夸赞,村里专程送上了锦旗以表感谢。能给乡亲们的出行带来方便,也让袁胜斌觉得非常欣慰,“我们农村里出来的孩子,小时候吃了不少苦,现在能回报社会也是我的心愿。”袁胜斌说,他18岁中专毕业后来到盐城,在盐城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打工,刚进单位他开摊铺机,常常一坐就是几小时,炎热的夏天汗水湿透了衣服,但他没叫过一声苦。刚上班那段时间,因为不适应环境,一头乌发几乎掉光了,后来慢慢学会了防护方法,才重新长出头发。头脑灵活的他边干边学,承包了一些小工程,慢慢地手头有了积蓄。2008年,袁胜斌辞去了工作,成立自己的公司,日子越来越红火。

  主动对接贫困学生,捐资助学

  创业成功后,袁胜斌总想着尽自己所能帮助困难群体。2016年,袁胜斌正式加入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投入公益活动,关注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7年夏季,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首次开展“情暖雏鹰爱心接力——走进陕西耀州”公益助学活动,所有会员路费、住宿费AA制,袁胜斌放下手头的工作,积极报名参加。尽管一路上冒着酷暑跋山涉水,非常辛苦,但当袁胜斌来到孩子的家中,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当你走入那个环境,有种情不自禁想要帮助他们的感觉。”袁胜斌当即决定与两名孩子对接,按照协会规定,每个孩子每年资助2000元,直到孩子完成学业。从耀州回来后,袁胜斌与两个孩子一直保持着通讯联系,平常嘘寒问暖,关心学习情况,每年春节,袁胜斌给每个孩子额外发1000元压岁钱,懂事的耀州孩子也会给袁胜斌寄来贺卡。

  除了捐资助学,心连心志愿者协会每次组织慰问孤寡老人或关爱贫困儿童时,袁胜斌总是尽量参加活动,并主动将捐助款发给协会财务部,记者了解到,袁胜斌每次的捐助少则500元,多则上千元。袁胜斌公司里的员工深受感染,不少人也加入了公益组织。在袁胜斌的带动下,他17岁的儿子袁磊从前年开始,每逢节假日回家都坚持到敬老院做义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儿时家境贫困激励着袁胜斌比常人更加吃苦耐劳,如今事业成功,每当看到贫困学子在逆境中求学,他总会给予极大的支持,用他的话说,“在自己能力强时帮助更多的人也是一种快乐。”多年来热衷公益的袁胜斌连续三年获得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颁布的“爱心企业”奖,作为纳税大户,今年2月被其企业所在地安丰镇人民政府表彰为“财税贡献奖”。

  乔亚峰 记者 宋晓华

标签:东台市;孩子;水泥路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