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盐城村民可用废弃秸秆换米面 回收的秸秆做成肥料再返田
2019-06-19 10:24:00  来源:盐城晚报  
1
听新闻

  又到了“三夏”农忙时节,蚕豆、小麦等农作物进入收割期,同时秸秆禁烧又进入紧要期。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王姚村村民今年再也不用为秸秆去处而发愁了,因为村民可以用这些废弃秸秆去换大米、面粉了。

  村民:秸秆送到公司去

  日前,王姚村村民陈其志乘天好,将家里已经成熟的菜籽收割了,晒了晒,把油菜籽打下来,装进袋中入了库,剩下的就是处理秸秆了。

  “往年这个时候镇上、村里不停地有人来检查,说不准焚烧秸秆。可除了焚烧,我们又没有其他办法处理这些秸秆,后来村里让我们将秸秆堆放到马路边,由村里统一收集运走。”陈其志告诉记者:“大的秸秆好弄,抱起来就运走了,可是田里剩下零碎的、小枝的、不好收集的,烧又不能烧,最后我和其他人一样,偷偷地倒进河里。”

  “今年好了,我们把所有的秸秆都送到公司去,就是剩下零碎的、小枝的、不好收集的,我们也尽量收集,因为公司里的人说这些秸秆可以换没有用过化肥农药而长出的大米、面粉。”陈其志笑着告诉记者,“没想到只能烧火用的秸秆还可以换大米、换面粉。”记者问陈其志收秸秆的公司在哪时,他笑着说:“就在我们王姚村。”

  公司:收集秸秆做堆肥

  随后,记者来到陈其志所说的收秸秆的公司,这家公司叫酵亲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叫孙万林。孙万林经常在市区雨花斋免费素食餐厅做义工,日常负责雨花斋几家分店的事务。酵亲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就是由孙万林牵头成立的。“王姚村是我的老家,我们成立这家公司不为赚钱,一是为解决村民秸秆问题,二是想修复被污染的土壤,三是想通过我们的示范,带动村民走无公害的致富路。”孙万林告诉记者。

  说是公司,其实就是几间活动板房,“这个活动板房还是房主好心免费借给我们的,我们把它作为临时的宿舍、食堂、仓库……”记者看到,院子中间摆放了很多白色大桶,“这些大桶就是我们发酵酵素汁用的,里面都是些我们收集来的烂菜叶、吃剩下的肉菜,还有些腐烂的水果等,我们加入一些红糖等材料让它们充分发酵,最后变成我们需要的酵素汁,用作肥料种田。我们这是没有臭味的。”说着,孙万林随手打开一只白桶,让记者闻一闻。记者凑近一闻,果然没有食物腐烂的臭味,而且还有一股香味。

  “我们把村民的秸秆收集过来,放到一个池子里铺好,然后在上面浇上已经发酵好的酵素汁,再在上面铺一层青草,把它们完全浸泡,等它们腐烂,正常三个月后就可以做肥料了。”孙万林向记者介绍道,“今年我在村子里承包了一百多亩土地当作试验田,不用化肥、农药等,全靠酵素汁。”孙万林边介绍边把记者带到了他的试验田边,记者看到,试验田里的秧苗已经出土,“我们还在田埂边种植了艾草、薄荷、菊花、桃树等,这些植物都是虫子不喜欢的,可以帮助我们驱虫。我在这一百多亩试验田里种植了‘玉针香’‘黑谷’‘长粒香’等八个品种,这八个品种全是老品种,没有一个是转基因品种。”

  秸秆:可以换大米面粉

  听说秸秆可以换大米面粉,村民们都把秸秆送到酵亲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记者在孙万林的账本上看到:陈广志1.5亩、杨桂山1亩、陈其志2.5亩……5月30日是酵亲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收秸秆的第一天,因为小麦等还没有收割,所以当天收的全是菜籽秸秆。

  “为了让村民有效利用秸秆,我们公司早就和王姚村村委会合作,请村干部帮助动员村民收集秸秆,把秸秆送给我们。村民把秸秆送来后,我都会把他们的姓名、秸秆量一一登记下来。等我们的水稻、小麦等收割后,所有将秸秆送到我们公司的村民都能按照送来的秸秆量,得到公司生态生产的酵素大米或酵素面粉一份,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环境保护志愿者,我们逐名登记,年终将进行评分测评,给村民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孙万林告诉记者,“村民除了可用秸秆换大米、面粉外,由于我们常年需要青草做堆肥,所以我们也鼓励村民农闲时割青草卖给我们,我们按每公斤1角钱的价格收购,这样,村民每天少说也有50元以上的收入。”

  村委会:来钓鱼的明显多了

  没用的秸秆可以在家门口换大米面粉,农闲时割青草还可以挣得一份收入,最重要的是由于酵亲缘公司用秸秆做堆肥,不用化肥农药等,土壤得到改良,空气因为不烧秸秆变得清新,村民们享受到的好处还不止于此。“每年一到收割季节,我们就如临大敌,生怕村民偷烧秸秆,还有的村民直接就把秸秆偷偷推入小河中,搞得村里面的河面上覆盖着一层秸秆,秸秆由于浸泡开始腐烂,空气中弥漫着臭臭的味道,河中的鱼虾由于河水变臭、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王姚村村书记李亮告诉记者,“我们村里每到收割季节不得不花钱雇人把秸秆送到十几公里外的秸秆集中存放点存放。我估算了一下,光花在运送秸秆的运费、人工费上的支出每年至少要3万多元。”

  “现在好了,村民把菜籽、蚕豆、小麦等秸秆直接送到村子里的酵亲缘公司,他们公司需要大量秸秆做堆肥,减少了村里河道的污染,又解决了秸秆焚烧的问题,真是一举多得。”李亮笑着对记者说道,“现在来我们村钓鱼的城里人是越来越多啦!”

  5月31日,盐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会将一块“盐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会实践基地”的匾送到了酵亲缘公司孙万林的手中,孙万林笑着对记者说道,他愿意将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永远做下去。

  记者唐承兵

标签:秸秆;村民;收割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