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4日盐城讯 2018年,盐城市滨海县公安局行政复议被撤销、变更案件、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零发生,执法安全事故零发生,被评为执法质量优秀单位。这是该局坚持标准引领化执法规范化升级版建设的成果。
狠抓贯彻落实,健全标准体系
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运行等要求,大力推进执法标准建设,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
吃透标准。狠抓学习培训,分批次、分岗位组织开展法治大讲堂等学习培训、比武竞赛等活动12场次,分析解读公安机关现场执法标准等公安部、省厅制定发布的执法细则、执法标准,推动了标准应用,提升了能力水平,促进了习惯养成。
研究标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一线执法面宽不易管理、环节多控制难、程序复杂监测难的特点,由执法管理委员会牵头,剖析近年来警情处置、盘查缉捕、勘查取证、审查讯问等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本地化执法标准。
完善标准。围绕接警处警、刑事侦查、交警执法、监所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执法标准体系,建立完善案管中心(室)建设规范和管理制度4项,分类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接处警工作》《处置纠纷类警情工作规范》等标准化、流程化、规范性文件15个,形成文件制度汇编、流程清单,分发到各执法办案单位,指导服务一线执法办案。
重抓智能建设,推动标准落实
建成一体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加强执法办案的信息化支撑、执法监管的智能化应用,以智能化促进规范化。
智能监督。深入推进执法办案场所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在全局所有办案场所、监管场所、所队内部安装高清视频监控610个并接入平台运行,在执法办案场所安装传感监测设备2套,应用物联网技术,自动跟踪、实时记录执法全程。通过在线巡查、主动预警、智能监督,解放了值守人力,提升了监管质态。
智能管理。积极落实法制部门对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机制改革等要求,强化执法管理平台和执法公示平台应用管理,开展警情处置、案件办理、涉案财物、法律文书、执法依据、治安形势等网上“六公开”,咨询、评价、投诉网上“三互动”,提高了规范化程度,提升了执法公信力。
智能分析。建立健全执法情况网上分析研判机制,研发应用一体化执法监督平台,按照人工分析、智能分析“二八原则”,对执法突出问题、违法犯罪形势和受立案、行政拘留、刑事强制措施、移送审查起诉等办案数据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每月形成综合研判报告,指导执法办案实战。
严抓集约运行,提高执法效应
坚持以执法管理委员会为统领,依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对执法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集约化运行。
前移侦查起点。通过将执法监督延伸到接处警等源头环节,推动了侦查起点前移。在接报接触式“盗抢骗”警情后,图侦研判民警、侦查专业队民警、技术民警同步赶赴现场,开展现场勘查、视频侦查、研判筛查等工作。侦查起点的前移,带动了打击破案质效的提升。2018年,刑事案件破案率全市第一,八类案件破案率达100%,接触式“盗抢骗”案件破案率在全市率先达50%以上。
盯紧关键环节。紧盯执法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受立案、刑事案件“两统一”、执法办案专业化等改革措施,全面推行法制盯案制度,以执法办案中心和“全访评”民意监测中心全程管控接处警和执法办案活动,利用“庖丁网”做实剖析讲评工作、做好“事后复盘”,以执法管理委员会统筹研判掌控整体执法质态,提升了执法质量。
拓展执法考评。明确刑事案件一律在办案中心办理、刑事案件一律由执法办案专业队办理、所有案件一律由办案中心管理、所有案件质量一律作出评判,并将“四个一律”要求纳入执法质量考评。严格落实被上级通报执法问题、影响案件诉讼判决、引发重大案事件、发生有责信访“四个必倒查”制度,对因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粗暴执法等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问责追究,严防严控执法问题。(颜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