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30日盐城讯 在盐城市射阳县千秋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足迹印在田间地头,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屋场院落,自从他们于2018年5月18日按盐城市委部署进驻千秋镇二涧、东明两个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心往扶贫想,劲往扶贫使,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成绩单。在扶贫项目上,共投入235万元,购置了建筑面积为278平方米的门面房一座,实现了月月有收入、年年有收益的良好势头。
2018年这两个村已有108户、206人脱贫,分别完成任务数的77%和75%;两村当年度分别实现经营性收入33万元、 7.325万元。
由盐城市卫计委人事处处长张鹏、市粮食局办公室主任科员曾晨、市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副主任张树勇、市卫生监督所办公室主任沈洋等人组成的市委驻射阳县千秋镇帮扶工作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用一颗雄心、一颗诚心、一颗爱心,描绘精准扶贫的“同心圆”。
带着一颗“雄心”深入走访——用脚步丈量“民情”。帮扶工作组自入村开展扶贫工作后,他们就立下了农民兄弟不脱贫自己不回家的誓言。在工作期间,他们“吃住在镇、工作在村”,其中二涧村村部离镇23公里、东明村离镇18公里,两个村均系路途较远而且路况不好,扶贫工作队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经常是电瓶车上下班,开展走村入户工作,了解村情、民情。在走访每一个贫困户家中,在与镇村干部的一次次交流中,在和上级以及相关后方结对帮扶部门的一趟趟交涉中,他们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记录,不停地思考,在送上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温暖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坚定脱贫信心,制定脱贫计划,落实脱贫项目。
截至目前,该工作队已与村民小组组长一起累计深入村组50多次,累计步行200多华里,已累计走访低收入农户100多个,建档立卡面100%;累计召开各类座谈会8次,并积极主动对接配合后方主管相关部门及结对单位负责人,多次深入帮扶村开展扶贫调研,听取低收入农户帮扶需求,共商脱贫良策。
带着一颗“诚心”选准项目——用行动贴近“民意”。因为历史原因,两个村负债较多,尤其是该镇东明村集体债务高达300多万元。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帮扶工作队经多次与市、县扶贫办及镇村领导研究会商,结合镇情和低收入农户实际情况,最终选择确定了“购置门面房项目”,预计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收入11.75万元,其中东明村4万元,二涧村7.75万元。去年9月份,该镇东明村计划新建一座桥梁,方便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对现有线杆线路进行迁移,因为预算费用有限,村里也拿不出钱来,为此村干部一筹莫展。帮扶工作队队员张树勇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后方单位——市供电公司联系,先后共筹集了42万元资金,还协调县供电公司第一时间进行施工,他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全程参与改造迁移工作,并减免了相关费用3万余元。
带着一颗“爱心”破解难题——用真情赢得“民心”。帮扶工作队还利用后方资源,协调盐城市中医院与千秋镇卫生院共同组建了医疗联合体,改“输血”为“造血”,通过搭建平台,增进合作,持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利、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帮扶工作队的协调下,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还定期组织省、市名中医、专家到千秋镇医院开展专家门诊、讲座、会诊等服务,并通过规培、进修、短期培训、继续教育项目、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培养,从而不断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的机制,让全镇老百姓在健康服务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该镇滨兴村乡村医生张永理在多次听取帮扶工作队邀请的医疗专家讲座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原来自以为自己还有两下子,但自从参加帮扶工作队组织的培训后,才知道自己的差距太大了!我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实施健康扶贫行动。”
根植泥土,脚踏大地。盐城市委驻射阳千秋镇帮扶工作队用一点一滴的努力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为低收入农户勾画出一幅幅脱贫致富的美好蓝图。(张士新 蔡奎 张建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