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罗桥镇村民邓国芹的丈夫在外打工,自己平时种田。但农闲时节,除了照顾老人和孩子,还想找点事情做。“妇联给我们培训技术,还帮忙找订单,真是送上门的好事,现在一天挣上五六十元钱不成问题。”2月21日,邓国芹告诉记者。据悉,阜宁县妇联大力开展“庙湾巧手”培育工程,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帮助妇女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新的一年,市妇联重点发展来料加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项目。2019年计划新建100个来料加工“巧手工坊”、100个农村妇女居家就业车间、10个来料加工服务示范基地。培育100名巾帼来料加工经纪人、100名巾帼巧手“工匠”。依托妇儿之家阵地建立10个县或镇级巾帼来料加工服务示范中心。
我市农村劳动力中60%以上是妇女,其中留守妇女近百万人,而我市3.75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中妇女有1.77万名。手工来料加工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被称为“流动的车间”,从事来料加工业的主体是妇女。发展手工来料加工是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民生、精准扶贫、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
市妇联副主席胡忠秀介绍说,市妇联将以“多样化、基地化、品牌化”为发展目标,通过政策扶持、强化服务、培育队伍、示范引领等,拓展来料加工渠道,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强化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聚带散的来料加工发展模式,打造“妇”字号来料加工“巧手工坊”“流动车间”,使巧手创富更接地气、更聚民心。
同时,市妇联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穿针引线、牵线搭桥的作用,为企业和加工点强化供需对接,为妇女招引来料加工业务,促进妇女就地就近、居家灵活就业。精准摸排市内、县内、镇内来料加工企业用工需求,既解决本地企业用工,又服务本地企业发展。加强与义乌、苏杭等地来料加工企业、基地的联系,对接来料加工行业协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加工服务基地;主动对接手工制品创意设计组织,联合开发新产品,不断争取新项目。依托各地农村淘宝、巾帼电商等网络站点,发展网上接单、家门口加工、网上销售的模式,促进来料加工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妇儿之家”,试点建立来料加工服务中心,将“妇儿之家”打造成来料加工的示范基地、培训场所、信息中心,定期举办女性用工专场招聘会,镇、村适时组织小型企业用工洽谈会,因地制宜组织来料加工展洽、座谈、培训等活动,发布供需信息。鼓励村妇联干部带头承办、领办巧手工坊,同时以乡镇妇联为单位,尝试组建劳动力合作社,广泛动员农村妇女就地就近参加技能培训。摸清建档立卡低收入妇女基本情况、就业愿望,组织适宜的技能培训和指导,提升精准脱贫成效。开展技术比拼,评选表彰巾帼来料加工车间、示范基地、巧手工匠,强化示范带动,激发广大妇女的积极性。
组织创业提升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和集中业务洽谈等活动,大力培育妇女来料加工经纪人,强化经纪人业务洽谈、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律政策等意识和能力。培育示范“车间”,引导和扶持规模加工点,向管理规范、设施完备、经营有序的特色加工小微企业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逐步使来料加工经纪人成长为企业家。提升来料加工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提升加工产业管理和品牌创建,促进个体优势向整体优势集合,带起一批示范户、专业村。
围绕政策、资金、权益维护等方面,不断强化扶持举措,为妇女从事来料加工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对发展前景好、产品市场认可度高、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巧手工坊”、居家就业车间和来料加工示范基地,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源,适当给予资金补助,用于妇女技能培训、初创业补贴、设备补贴等。对经纪人、来料加工企业在外地设立承揽加工业务窗口给予奖励补贴。
记者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