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2018年盐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大关
2019-02-20 08:57: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1
听新闻

  初春时节,虽是乍暖还寒,但广袤的盐阜大地已焕发出盎然生机。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拓展了富民增收新路子;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顺应了期盼留住了乡愁;文明和谐的乡风乡情,为农村发展凝聚起“精气神”……漫步乡间,处处能感受到盐阜农村迸发出的无限活力,乡村振兴战略,在盐阜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壮阔的农民幸福新愿景。

  2月18日,记者从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强思路谋划,创新工作举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村住房条件加快改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大关,坚持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推进,消除绝对贫困,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为全面小康建设夯实了基础。

  产业兴,则乡村兴。我市坚持把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作为振兴乡村的基础来抓。通过组织实施粮食生产提质工程,调整低效粮田74.2万亩,建成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基地65个、总规模达80万亩;发展稻田综合种养35万亩,亩均效益较单纯稻麦生产增加2000元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40亿斤左右。深入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83个,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4家;新增设施农(渔)业14.5万亩,设施农(渔)业面积超过220万亩。

  围绕深化产业融合,深入开展“百家农业龙头企业提升行动”,新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84家,九丰农业园等一批亿元项目落户,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引擎。全市创成休闲农业景点553个,综合收入达110亿元,带动周边24.5万农户就业。建成省级“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40家,培育销售超千万元农业电商企业53家。

  做好接轨上海“大文章”,以上海鲜活农产品外延基地建设为抓手,全面对接上海标准、上海市场和上海模式。全市10个蔬菜生产基地被认定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在上海开办农副产品直销窗口790个,农产品进上海销售总额超330亿元。“盐”字绿色农产品名声响亮,全市创成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5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17个。射阳大米、东台西瓜等23个产品品牌年销售额超亿元,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2.5%。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是对广大农民期待的热切回应、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市全面启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十镇百村”建设试点,开工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104个。注重与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交通干道等相结合,规划建设三条廊道,促进农村居住、产业、旅游“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建成省美丽乡村20个。

  全面厚植绿色底蕴。全市化肥施用量连续六年下降,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2%。珍禽保护区内7万多亩湿地得到有效恢复,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通过验收,新增成片林15.45万亩、改造既有林16.8万亩,建成森林小镇24个、森林村庄112个。全面加强公共配套,新改建农村公路1418公里、桥梁801座,实现行政村和主要交通节点、经济节点、教育节点全部通达双车道四级以上等级公路,覆盖率达100%。新建62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全力脱贫攻坚,提升振兴底气。我市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对一般贫困农户和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就业岗位配送,实现转移就业1.32万人,安排公益性岗位1911个。支持滨海依托宝武钢铁、响水依托德龙公司,建设现代化钢铁基地和不锈钢产业园,扎实推动北部沿海板块迅速隆起。丰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响水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整合扶贫资金为经济薄弱村进行配股,帮助111个经济薄弱村形成稳定收入,每村分红达16万元以上,整体解决经济薄弱村脱贫难题。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将全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80元,整体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将低保补差水平提高至每人每月330元以上,将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及时纳入低保兜底。持续加大教育扶贫,为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1.46亿元。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将大病救治范围扩大至22种,大病保险起付线比一般居民降低50%;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

  我市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对全市建档立卡和脱贫退出工作统一程序、统一表式、统一标准,集中力量打造14个示范镇和368个示范村。同时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去年全市全面消除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人群,低收入人口脱贫14.5万人,省定经济薄弱村达标37个,累计脱贫率分别达81.1%、94.3%,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添动力、注活力。乡村振兴靠人才。我市开展返乡就业创业系列活动427场次,组织就业创业培训1.5万人,引导返乡就业25846人、创业9460人,103个乡镇工业园区吸纳就业人员30万人以上。通过实施乡土人才“百千万”培育工程,出台乡土人才带富项目资助政策,引导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全市新增投资额5万元以上的专业大户4411个,新增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661个,新增家庭农场563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95家。

  如何激活土地能量?我市着力盘活乡镇工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已有土地和闲置厂房,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新增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积极探索创新农村承包地互换并地、有偿退出、股份合作、托管经营等“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2%以上。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实现全覆盖,月度成交笔数和成交金额两项指标连续10个月排名在全省前五。

  我市不断健全投入保障,主要种植业保险覆盖面达到8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引导工商资本投入乡村产业项目663个、投资总额130亿元,新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1.37亿元,全市163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规范清理任务完成率达90%。各类公共财政奖补资金更大力度支持基础设施配套、产销对接平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重点环节,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夜。

  记者 陈兴亚 黄露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