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照顾儿女、赡养老人……重组家庭好媳妇周仪春情暖四代人
2019-02-15 16:41:00  来源:盐城晚报  
1
听新闻

  刚刚过去的春节,对于53岁的周仪春来说,到丈夫前妻的父母家拜年是她坚持了十多年的一项传统,自从2004年与丈夫仇正流重组家庭后,她不辞劳苦,给重组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送去关爱,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了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被婆家人感激地称为“三世都感谢不尽的好‘老妈’”。

  任劳任怨照顾一双儿女

  周仪春是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1996年,而立之年的她遭遇丈夫突然去世的重大打击,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5岁半的儿子身上。后来,随着儿子的成长,她逐步感悟到对小孩来说,父亲的威严和人生引导是不可缺失的。于是,周仪春在丈夫去世8年后,经人介绍,组合了新的家庭。

  周仪春的新婚配偶仇正流老家在盐城郊区,而他却在百里之外的大丰方强农场担任劳教大队长,此前他曾长期为患病的前妻看病,已经负债累累。“经济负担重,后妈难当,丈夫在外工作,照应不了家,你图他啥?”面对着好心人的不解,周仪春说:“我啥也不图,看重的是人品、素质及日后家庭的美满和谐。”

  那时,老仇12岁的女儿仇晓静在离农场70多里的县城读书,老仇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常去看孩子,父女俩时有隔阂产生。周仪春立即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千方百计托熟人把晓静转到盐城中学就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不辞辛劳地照料好两个孩子的生活。每天早晨5点起床煮早餐、买菜,中午下班后回家做饭,晚上10点半,孩子们完成学习任务后,她变着花样给他们送上热腾腾的可口夜宵。

  身为公司税务会计的周仪春,经常要在全市各地加班。每逢这时,她都是起早烧好早饭,外出后到了时间再打电话叫醒孩子们起床吃饭。九年如一日,周仪春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把儿女照料得细致周到,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无怨言。

  不辞劳苦赡养老人

  老仇前任妻子的母亲78岁,父亲81岁,虽然两位老人还有二女一子健在,但周仪春仍把二老当作自己的父母赡养,经常走访看望,逢年过节及时送衣送物送节礼。两位老人分别患有高血糖、腿疾等慢性病,近6年来,周仪春每年都把他们带到盐城大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在老人住院期间,她不畏辛劳地伺候二老,求医问药,端茶送水,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病榻前。二老感激地夸赞:“我们的女儿去世这么多年,多亏了小周的照顾,让我们感觉女儿仍然活着,你就是我们的女儿!”

  老仇97岁的外婆住在建湖冈西农村,前年摔了一跤,跌断大腿骨,老人的儿孙们听医生说老太太年事已高,开刀风险大,加之手术的费用没有着落,只好将老人带回家,眼看老人在家中痛苦地呻吟。周仪春听说后,一连几晚与老公开展思想交锋,让他和自己一起在众晚辈中带个头,破除旧观念,移风易俗,对老人厚养薄葬,尽力支持和帮助老人看病。在治病经费问题上,她提议,舅舅辈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孙子辈集资给老太动手术天经地义。她首先带头,拿出2000元,在她的感召和鼓舞下,许多晚辈量力而行,慷慨解囊,解决了老太的医疗费用。此后,周仪春先后两次请我市的骨科专家去冈西帮老人诊治,并成功地施行了手术,为老人消除了病痛,老人过了一年半后安然离世。

  真情换来甜蜜和幸福

  每逢假日,周仪春总是带着营养品去农村看望公婆,帮助他们做一顿美味的饭菜,尽子女的职责。去年10月,76岁的公公患癌在盐城住院动手术,周仪春总是在中午和晚间抽出时间去医院侍候老人,给老人洗擦身子,求医喂药,端茶倒尿,从不嫌脏怕累。老人住院一个多月,她每天都去,中午没有午休,夜间也很少睡眠,眼睛熬红了,嗓子哑了,人也累得瘦了一圈,颇有文化素养的公公眼眶里含着泪水喃喃自语:“小周媳妇不是女儿,胜过女儿啊!”

  周仪春的爱人工作忙,有时长时间难得回来,甚至连电话也比较少,连小姐妹们都为终日辛苦忙碌的周仪春抱不平。每逢这时,周仪春总是向她们解释,老仇是个有情有义的正派人,他确实因为工作性质特殊难得回来,但他回家后总是忙着照料孩子,给一大家子做爱吃的饭菜。为引导青春期的儿子学习上进,老仇千方百计,用心良苦,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仇的工作压力有所减轻,近年来,每逢星期假日也能回家履职尽责。如今,四口之家,其乐融融。一双儿女都已研究生毕业,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说起这些,周仪春总是掩饰不住眉宇间的幸福和甜蜜。

  王成凤 记者 宋晓华

标签:周仪;老人;盐城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