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暖人心浓年味!腊八节雨花斋和永宁寺派发10吨腊八粥
2019-01-14 15:16:00  来源:盐城晚报  
1
听新闻

  昨天是腊八节。来自雨花斋和永宁寺派发的总计10多吨香暖四溢的腊八粥,让全城市民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而在这背后是爱心市民、组织出钱帮助购买原材料,众多志愿者义务参与熬制,一碗碗香喷喷的腊八粥背后,是大家的共同奉献,充满了爱心和祝福,更搅热了全城浓浓的年味。

  清晨满城粥香溢

  昨天清晨5点多,位于东进路上雨花斋一店,第3锅滚烫的腊八粥从炉子上端下来,搅动冷却。志愿者一边给前来喝粥的居民盛满,一边又分装到餐盒中,给正在打扫马路的环卫工送去。

  清晨6点多,在市区招商场附近,现场弥漫着热腾腾的腊八粥的香气。此时,这里早已是人头攒动,永宁寺派发点排队领取腊八粥的队伍几乎快要排到寺院门口。

  “六点钟就出门了!永宁寺的腊八粥很好吃的,在老百姓的心中,按照传统习俗,腊八要食五谷粥,喝上一碗腊八粥就可以保健康顺遂一年,所以我们每年都来的。”市民刘阿姨激动地展示刚领取到的腊八粥。“你看,花生、红枣、莲子、桂圆……好料讨个好兆头!”

  建筑工人林先生和工友一起过来,“过去家里也经常做腊八粥,现在外出工作时间比较紧,没时间做腊八粥,但是能以这种形式喝到一碗腊八粥,既暖胃更暖心。”

  8点,环卫工人纪士娥和工友们早班下班后踏入雨花斋,和市民一起排起队来品尝甜美的腊八粥。“我们每天早上四点半就要上班了,有时候连口热饭都不一定能及时吃得上。今天腊八,这个特别的节日里,爱心人士准备的热腾腾的腊八粥,感觉到整个人都很温暖,更感受到这个社会对我们的关爱。”腊八节到了,过年也就不远了,环卫工作的任务也就更重了,“我们也会给这个城市一个干净整洁的面貌来迎接新年的。”

  “过了腊八就是年,能够在异乡喝上一碗腊八粥,回忆那些童年的过年趣事,是件很有幸福感的事。”石先生告诉记者,他昨天从北京来盐城进行下属单位的年终审计工作,住在招商场附近酒店,今早跑步路过很有幸能喝上腊八粥,他感觉这是一种新年的好彩头,同时他也带了两份给一起前来的同事,希望这两天抓紧忙完手里的工作,回去好好地准备迎接新年。

  热心市民通宵忙

  一夜未睡的雨花斋孙万林店长显得有些憔悴,连续多日准备派发腊八粥的工作令他体力透支。但看着大锅里24种食材正咕嘟咕嘟翻滚着,粥越来越稠,味越来越香,爱越来越浓,他的脸上流露出幸福、骄傲的微笑,“23000份腊八粥可发放到市民手中,是300多名志愿者辛勤劳动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派发的腊八粥均采用了大米、黑米、桂圆、红枣、花生米、红豆、薏仁、麦仁、黑云豆、糯米、莲藕、小西米、核桃仁、汤圆等20多种食材,永宁寺居士凌女士向记者介绍:为了确保今年的施粥活动顺利进行,腊八前一周就已开始准备相关食材,寺院200多名义工自愿参加到此次活动中,完成15000余份腊八粥的制作。

  腊八粥的制作并不复杂,但每道工序都不能缺少。从12号凌晨6点,志愿者们就开始了筛选、清洗、去皮、熬制等各道煮粥工序,4口直径1米多的大锅同时熬制,边熬边用长勺不断搅拌从而保证口感,24小时连续作业。和以往一样,所有的腊八粥将分送给各街道居民、一线工作人员、医院患者、出租车驾驶员、学生、福利院等相关人员,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喝上腊八粥,一早六点多就将熬制好的腊八粥分送到各个派送点,全城的500名志愿者自发地参与到派发工作中。

  早上六点多,10岁的孩子骆禹衡和李欣妍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雨花斋帮忙,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含糊。“叔叔、阿姨从凌晨两点就开始干活了,十分辛苦,可他们却都很开心,因为妈妈常说能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李欣妍懂事地告诉记者。

  爱心祝福年味浓

  “我只花了40分钟,就将100多份腊八粥派发出去了。”早上七点,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陈王子,在市区盐马路上的瑞盛园小区门口的雨花斋腊八粥派发点派发腊八粥。讲起腊八的习俗,他懂得还不少,“老师说过,‘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此后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做一件事:准备过年。”

  带着8岁儿子的祝女士在排队的同时,还不断讲解腊八节的来源、故事以及喝腊八粥的寓意。她告诉记者,恰逢星期天,一早带着儿子过来,希望在节日里讨一份好彩头,全家人平平安安之外,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现场感受的形式,让孩子从小能真真切地了解关于中国传统的相关节日文化。

  喜施腊八粥,广结众生缘,永宁寺每年腊八节施粥已是惯例。据该寺居士介绍,十二月初八相传也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之日,故又有“佛成道节”之称,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弘扬佛法,秉承佛教布施、给予、助人的慈悲精神,佛教有布施粥食的传统,将感恩与分享的美德传递给身边的人。

  现年83岁的高贵兰奶奶边喝粥边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那时老家在东台农村,母亲想给我们做份腊八粥可花了不少心思。”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物质极其匮乏,很多人都吃不饱饭。可为了凑齐腊八粥的八样食材讨个好彩头,每家主妇都会费尽心思,用黄豆、绿豆、白萝卜、胡萝卜、野菜等凑数,“当时米类粮食类的是极少的。有户邻居家里实在没吃的,便撕了块小布条放进锅里,这才凑足八样。与现在的日子可是不能相比的。”

  “其实,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好,腊八粥哪家都有得吃。我们想传承的就是这份文化传统,体现这份仪式感。在这碗腊八粥的背后,是许多不留姓名好心人的爱心,是志愿者们辛勤的劳作,大家的爱心和祝福留下了同享腊八粥的美好,搅热了全城浓浓的年味。”孙万林说。

标签:腊八粥;派发;志愿者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