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盐城3年开展海上搜救行动百余起 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
2018-11-13 13:36:00  来源:盐城晚报  
1
听新闻

  11月9日下午1时许,一艘5000吨级集装箱船“盐海1号”在大丰港进港过程中,因舵机失控,与一艘港内锚泊风电施工船“风电2号”轮发生碰撞。1时13分,盐城海上搜救中心接报,“盐海1号”船首受损,暂未发现进水,“风电2号”左舷船体破损进水,可能有人员伤亡。请求救援!请求救援!至此,一场紧张而有序的海上搜救综合演习在大丰港区滚装船码头正式启动。

  1时15分,《盐城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启动。盐城海上搜救中心立即调派附近水域的海事、渔政、过往船只等救援力量迅速前往现场救助。“风电2号”船体破损、3人落水、船载燃料油泄漏;“盐海1号”船载1只集装箱起火……近200名救助人员、14艘救助船艇、2架无人机等,争分夺秒、默契配合,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进行了险情报告与评估、预案启动、搜寻救助、消防灭火、污染物围控和清除等科目演练,生动展示了我市海上应急反应体系运行效果,进一步完善了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和提升了海上应急反应处置能力。

  近年来,在盐城海上搜救中心、沿海各县(市、区)分中心及各搜救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搜救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险情事故预防预控能力不断提升、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从2016年至今,我市共开展海上搜救行动103起,协调船舶530艘次、飞机10余架次参与海上搜救行动,成功救助遇险人员622人,救助船舶32艘,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全市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全方位推动我市沿海开放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海上交通安全环境。我市海事、海洋、气象等部门切实加强沟通协调,搜救中心及时评估灾害性天气影响,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有效防范了台风、寒潮等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内河船非法从事海上运输整治”“平安交通”等专项行动,建立运行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预防机制。持续开展“商渔船防碰撞”“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等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全社会水上安全意识。

  交通运输部在我市沿海港口水域投资建设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我市海事、海洋渔业部门增配巡航救助船艇,沿海各港区初步建立起专业的污染清除应急队伍,推进污染应急器材库建设,搜救中心切实加强对社会救助力量和应急资源的统筹协调,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起“社会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我市搜救一线人员出色地完成了海上搜救各项工作任务,有力维护了我市沿海经济发展的稳定大局。

  2017年8月20日,在射阳港附近海域,一艘渔船失事翻扣,9人遇险。盐城海上搜救中心迅速行动,克服海上救援的重重艰险,成功救起6人、找到全部失踪人员,其中1名幸存者是在事发23个小时后从翻扣渔船内成功救出。救援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012年5月3日,俄罗斯籍“莫斯科娃”货轮在大丰港进港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船体破损,机舱快速进水,主机停止运行,全船失电,情况危急,随时有沉船危险;全船14名俄罗斯籍船员已准备弃船。盐城海上搜救中心迅速反应,全力处置,调动3艘拖轮、25人次到海上抢险,避免了一起沉船事故,14名外籍船员全部获救,船舶和货物得以保全,未发生海域污染,为外籍船东挽回了近千万元经济损失。

  程晨 见习记者 郑朝成 记者 黄露

标签:搜救中心;搜救;盐城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