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47年如一日!盐城七旬老母亲照顾瘫痪儿子诠释如山母爱
2018-11-13 08:59: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早上6点,盐城亭湖新洋经济区童家沟社区,71岁的于云悄悄起床了,生怕惊动和她睡在同一张床上的人,那是她的儿子丁盛。47年前,丁盛因发高烧引起脑膜炎后遗症,导致神经中枢瘫痪。这么多年来,只有在睡梦中,丁盛才是最平和的。

  于云忙完早饭,来到儿子床前时,儿子刚刚醒来。“你醒啦,先喝口水。”于云把早已倒好的温开水递给儿子,微笑着望着儿子。丁盛闷声接过水杯,喝了几口,又闷声递还给于云。“要不要喝点小米粥?”于云小心翼翼地问丁盛。见儿子点点头,她飞快地向厨房走去,端来小米粥,看着儿子吃得还算不错,于云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了。

  47年,17155个日夜,于云就这样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着丁盛,让丁盛一次又一次脱离死神的召唤,创造出令医生都惊讶的奇迹。“照顾他已经成了我的‘工作’,现在我们还有社区邻里的关爱,不觉得苦!”外人看来艰辛的每一步,于云都微笑着面对,她始终觉得照顾儿子是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

  她的希望——只要儿子还活着就有盼头

  13年前,于云的老伴因胰腺癌病逝;2年前,大儿子突发心脏病也离开了她;小儿子丁盛因病瘫痪在床。71岁的于云每天陪守床边,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于云和丈夫原本都是原盐城联孚石化公司的员工,育有两儿一女。小儿子丁盛3岁时活泼可爱,可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引起脑膜炎后遗症,导致神经中枢瘫痪,智商停留在儿童阶段,全身无法动弹、发不出任何声音。当时医生预言他活不过10岁,但于云夫妻俩并没有放弃。

  46年前,于云夫妻俩每月加起来50元左右的工资,绝大部分都用来给小儿子看病。跑遍了上海、南京的大医院,但无论怎么治疗,病情都没有好转。绝望之下,于云便给丁盛尝试偏方。当时有位“赤脚医生”的针灸之法,确实起了作用。在多次针灸之后,一点不能动的丁盛可以摆摆手、伸伸腿了,嘴里也能发出一些模糊的发音。

  “眼看着有了希望,但在一次治疗时,一根银针断在了儿子的手心里,经过手术方才取出。从此以后停止针灸治疗,丁盛的身体也就一直没有进步。”回忆往事,于云依旧心痛。

  于云没有料到,从死神手里夺回的生命,成为她一生的重负。这些年来,有不少乡亲都问她这样做值不值得,但她说:“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为了儿子付出再多也值得。”

  她的坚持——47年日夜相伴细致照料

  “二哥还患有癫痫和高血压,身边不能离开人。这些年无论多困难,我妈一直都在坚持着!”于云的小女儿丁媛媛说。

  去年4月,于云在厨房忙活时,眼看儿子腿部抽筋就要栽倒,急忙伸手去扶,自己却不慎摔在地上,导致左侧髌骨骨折。因为担心丁盛没人照顾,跌倒后,于云并不接受住院治疗,后经家人的劝说并保证轮流照看丁盛时,于云才不得不住进医院。

  在照顾儿子这件事上,于云毫不懈怠。多年来的无法运动,丁盛现在已经变成了体重高达100多公斤的男子,但于云仍然坚持给他“夏天一天洗两次澡,冬天两天洗一次澡”。每天早晨,都变着花样的给丁盛准备早饭:小米粥、热牛奶、摊蛋饼……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已经50岁的丁盛。

  由于长期服用防肌阵挛发作和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十几年前丁盛的牙齿就在慢慢脱落,现在嘴里只剩下几颗大门牙,自己无法咀嚼硬东西。喂饭时,于云要把先肉丝撕碎、把土豆块捣成泥状、把花菜压碎切小再用勺子喂到他的嘴里。丁盛的吃饭时间不固定,有时一天能吃四五顿,于云每次都要这样“按步骤”地给他喂饭。

  47年里,白天于云就陪着丁盛在家看电视听歌曲,晚上母子俩睡在一张床上。于云几乎没有睡过整夜觉,夜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醒一次看看丁盛需不需要上厕所、有没有盖好被子。

  她的感恩——感谢社区邻里关爱,知足现在珍惜当下

  “于奶奶是个很要强的人,家中即使再困难,也从来不愿告诉我们。”童家沟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峰说。社区得知于云对瘫痪儿子不离不弃的事迹后,主动为丁盛办理了重残补助,工作人员还经常去家中看望母子俩,给予生活上的关怀。去年,王峰主动给这个困难家庭捐款500元。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工作人员也纷纷捐款,共计1600元交到于云的手中。

  今年6月22日,社区工作人员带上蛋糕,每人还特意做了一道拿手菜去到丁盛家中为他庆祝50岁生日,送上祝福。“真的很感谢社区和邻居这些年对我们的关心!”于云说,现在自己没有什么大心愿,只希望能陪着丁盛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

  于云4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残疾儿子的故事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她先后被评为“新洋好人”、“亭湖好人”。

  交汇点记者 施广权 通讯员 单璐

标签:小米粥;脑膜炎;社区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