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地方特色方言讲述地方故事 通剧《瓦匠女人》在盐精彩献演
2018-10-30 15:06:00  来源:盐城晚报  
1
听新闻

  盐城晚报讯“江海通州好地方,建筑铁军名远扬,离乡背井一年年,苦了女人和爹娘。”故事的开始设定在春节刚过,建筑工人们即将离乡打拼,与妻子惜别。10月24日晚,在乡愁的唱腔中,来自南通的方言五幕现代大戏《瓦匠女人》在亭湖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序幕。

  舞台上,全身心投入的演员们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生动、血肉丰满的人物:何冬梅说唱功力扎实,坚韧质朴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倪母话不多,活脱脱一个淳朴的农村老妈妈;牛小坡操着满口南通普通话……大量地方特色方言、歇后语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让故事更接地气。此外,现场舞台还配有电子字幕,确保每位观众都能看懂。没有概念化、符号化,生活气息浓郁的《瓦匠女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笑中带泪的文化盛宴。

  该剧分为序幕及雪纷纷、雾蒙蒙、雨潇潇、雷隆隆、星朗朗等五幕,讲述了瓦匠女人何冬梅在丈夫上当受骗、欠下农民工数十万元工钱,家中被讨债者搬运一空的情况下,面对债主的辱骂、男人的骚扰、丈夫的误解,咬紧牙关,忍辱负重,联合村民承包菜棚,闯出了一条自立自强之路的故事。

  110余分钟的演出,令人回味无穷。除了故事本身以外现场音乐的配合也让人十分惊喜,全剧音乐揉入了外剧种因素,让人耳目一新又十分与众不同。“这是我第一次听通剧,虽然说的是南通话,但是看字幕还能听懂。该剧非常接地气,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作品。”来自市区的市民王先生在整场戏结束后起身说道。

  据了解,通剧源于童子戏,由古老的传统祭祀舞蹈演变而来,主要在南通地区流行。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与南通方言、文化俚语、风俗民情交融,它纯朴得过于简陋,粗糙得近乎原始,它伴奏简单原始,唱腔粗犷纯朴,唱词通俗易懂,很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此次来到盐城演出不仅是学习交流的一次机会,还能让更多人了解通剧,以及南通当地的风俗习惯。”南通市通州歌舞团(通剧团)团长季新华介绍,整部剧在创作的时候,剧中的所有人物是编剧根据团里各个演员的性格来量身定制的。“我虽然是南通人,但是我们南通的方言也有很多种,南通话我就说得不太好,所以编剧给我安排的这个人物就是不太能讲,运用结巴这样一个手法,只唱不说,充分发挥了每位演员的特长。”季新华说。

  记者崔治国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