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服务民生——城市让生活更美好。9月12日至13日,2018年中国盐城第二届城市交通治理论坛暨2018中国城市智慧停车高峰论坛在盐举行,集聚国内外智能交通领域专家和公安同行智慧,透过盐城社会治理成效看城市停车管理样本,共商共享停车治理“盐城方案”,为群众提供高质量出行服务。
主论坛上,来自公安部、住建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同济大学等2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问诊城市交通痼疾——停车难问题,围绕智能网联交通与智能停车管理融合发展、城市停车规划等课题展开精彩演讲,交流城市停车管理之策,共同探寻城市交通治理之道。观点呈现
杨晓光(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城市管理犹如绣花,绣花一定要精细,这里我们有很多可做之事,综合施策和治理要从政策层、规划层、设计层、管理层、控制层、服务层,以及智能交通方面,围绕可持续、通畅、安全、环保、便捷、效能等诸多的举措,我们如何把一座城市的交通,特别是停车交通治理好,要十八般武艺都用起来。
郭继孚(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秩序是可以重建的。未来城市停车管理要实现权属化,完善停车场法律体系,明确责任落实;必须要进入法制化的轨道,严格立法进行管理,良好的停车习惯养成,不是靠说,而是要靠严管,完善管理措施,严厉打击违停行为;最后要实现市场化,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合理的价格是抑制大家过度的被鼓励、被激励的需求的,一个最有效的一个手段,也是最公平的一个手段,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设施供给、抑制停车需求。
顾怀中(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总工程师):可设置时段性道路停车泊位,把小区周边的马路资源释放出来用于夜间停车。协调推进非居民内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推广分时、错时停车等。在重要部位或节日节点,可通过增设临时停车场(位)来缓解停车位供给不足情况,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参照“共享经济”模式,发展共享车位,盘活停车资源,降低费用成本。出台停车收费措施,通过增加停车费增加城市居民临时出行成本,抑制停车需求。关宏志(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教授):一个交通系统是否好用的最大区别是人在交通系统中的位置。如何看待车速(拥堵)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改变对车速的追求,处理好人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位置,或许是今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关键。或许正像处理好停车会促进道路畅通,提高运行效率那样,处理好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更加和谐顺畅的道路交通。从长远的目标来看,还是应该以我们城市的繁荣,让大家感觉到宜居,这才是最终目标,首先要考虑的肯定还是安全、公平和以人为本。
周乐(中国规划设计院交通分院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政府要想包揽城市的停车问题是不可能、不合理的,应该与社会共治。政府要做的关键是定目标、定方向,发挥以静制动的作用,通过停车引导交通的良性发展,维持动态的压力下的平衡。社会市场要注意切记越俎代庖,不能只重建设,轻后期的运营,参与者的全程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透明长效的执法是关键,否则政府和市场层面的工作都是徒劳。
戴帅(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规划研究室主任):治理城市道路停车问题,必须要有效控制路内停车总量,路内停车泊位并非“按需尽设”,它有道路宽度、交通流量等限制,还有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评估。治理城市道路停车问题,必须要体现精细化,建立不厌其烦的差别化策略,实行一路一策,每一条道路周边的用地和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停放的时间、停放的车型、收费的标准,它都应当有一定的差别化。
冯新毅(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副局长):道路停车秩序管理要采取“全覆盖、零容忍”管理理念,但针对不同情况还要做到精细化和人性化,对部分老旧小区确无停车区域的,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夜间及节假日可适当开放临时停车泊位;在部分学校、医院等有临时停车需求的区域,施划临时停车路段,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通过对动、静态交通的综合分析,区别“无赖”和“无奈”,有效解决刚性需求和严格执法的矛盾,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综合管理能力。
解放思想创新实践打造停车治理“盐城方案”
此次论坛还发布了盐城市公安局牵头制定的《盐城市停车治理方案》,从停车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总结盐城当前停车治理的特色做法。专家们认为停车治理“盐城方案”内涵丰富,能促使停车管理形成“闭环”,助力盐城交通智能化建设,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根据《盐城市停车治理方案》,盐城将着力推进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治理、重点路段停车秩序整治、停车智能化发展,远期构建完善的停车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政策体系框架,逐步实现“四化”,即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智能化。
通过深入交流,专家们达成共识:“《盐城市停车治理方案》即停车治理的盐城样本,能够为全国城市停车问题治理探寻路径,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其他城市停车治理工作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韦业 记者 李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