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9月11日盐城讯(张天鹏 王一伟)“我们到盐城,无论是经过高速公路、内环高架还是城市主干道,都很畅通。”
“在盐城市区,我们开车到哪儿,都能很快就近找到车位或者停车场。”
“几年不见,盐城的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无论是车辆还是行人都上规矩了。”……
9月6日至7日,2018盐城绿色智慧能源会议举行,海内外诸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应邀来盐。谈及对盐城的第一印象,许多人不约而同地为盐城市的路畅人安点赞。
交通问题历来是系统性最强、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相关、反映最突出的治理难题。盐城路网密布、人多车多,市域面积江苏第一,全市道路通车里程江苏第一,平均每8个人拥有1辆机动车,但盐城的交通安全畅通,全市交通事故亡人数连续8年下降。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善治交通理念,在空间布局上推进城市、农村一体化,在联动协作上推进建设、管理一体化,在治理内容上推进动态、静态一体化,在方法手段上推进治标、治本一体化,真正实现交通治理由‘方便管理’向‘方便群众’转变。”盐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巧全要求全市公安机关紧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社会管理的难点,逐个解决问题,逐一治理乱点,创造质量更高、群众获得感更强的交通安全环境。

红色基因 传承创新
9月9日,在建湖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上冈中队值班室门口有个免费开水供应点,不时有过路的驾驶员端个水杯进进出出。“这里过去用的是茶水桶,后来换成更保温的茶瓶。”中队长曹流说,这些年来,中队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茶瓶用坏40多个,但茶瓶里的水始终是满的、热的。
上冈是千年古镇,也是红色小镇,204国道穿境而过,素有“四县通衢、盐阜咽喉”之称。这里产生了建湖第一位共产党员,建立了盐城县第一个中共地下党组织。始建于1987年的上冈中队,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首开公路中队既管交通又管治安先河,打造了一条“平安大道”,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人民满意的公路巡警队”。31年来,上冈中队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精神力量,勇于创新,不懈实践,铸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与民同行、保民平安、为民服务、让民满意”的“上冈精神”,先后荣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等殊荣。
盐城是革命老区、红色之城。盐阜儿女与新四军一道英勇抗战,共同铸就了铁军精神。盐城市公安局党委带领全市公安机关从交通方面入手,大力弘扬铁军精神、挖掘红色基因,坚持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

仅仅今年前4个月时间,盐城市区110接到挪车、违停警情8.2万余起,占市区交通类警情80%以上,日均约700起;市长信箱、政风热线接此类投诉185件,日均1.5起……车位少、乱停放,停车难困扰着城市居民。
“坚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既解决一些表象停车问题,也深层次根治一批矛盾症结,通过整治,积累经验、完善机制,促进规范、形成长效。”盐城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炜说,今年5月起,盐城整治主城区停车秩序,集中攻坚“乱施划、乱停车、乱收费”三大顽症。市区开放大道245个不合理停车位全部取消,同时在支路增加停车位150个;水街增设立体停车场;盐城市中医院在外租赁空地设置员工停车场,医院200多个车位全部腾出,“让位”患者;亭湖召回173名停车收费人员,“黄马甲”变身“红马甲”,在岗管事不收费……目前,盐城停车规矩初步建立。

善治交通 服务民生
9月3日,开学第一天,在盐城市实验小学门口看到,双向四车道的希望路两侧健身步道上,靠围墙一侧80厘米宽的路面被涂上绿色,鲜亮的“绿地毯”上标着“安全通道”,并竖起红黄相间的隔离桩。每天上学时间,孩子们踏上这条由老师、交警、特警、保安护卫的“绿地毯”,就能安全入校。
无独有偶,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楼门前,看到这里同样有一条生命救治绿色通道,一辆120救护车鸣笛驶来,右拐进入院内丝毫没有停留,一路畅通无阻。
盐城警方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紧盯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从一个个交通单元入手,选取市区最乱最难的市实验小学、第一人民医院、紫薇花园小区、迎宾路、城市宝龙广场等交通节点作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五个一”整治,全要素破解交通顽疾,以治标推动实现治本,以区域整治带动全域治理。
“现在的228国道,和过去那是一个天一个地。”一辆连云港牌照的货车停在228国道休息区,跑南闯北的驾驶员吕正权说,现在路面上车子“相当规矩”,夜里看不到违停的车,白天晚上都能看到巡逻的交警。
228、204国道是贯穿全市南北的大通道,因为疲劳驾驶、超载超速、准驾不符等违法行为不断,造成各类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带来较大生命财产损失。历年来,这两条路事故占全市农村地区亡人事故的40%左右。对此,盐城警方坚持“源头管理、节点控制”的思路,开展国道交通安全整治“百人会战”专项行动,实施严管严治。今年,这两条路亡人事故同比下降45%,素称“死亡之路”的228国道现已成为境内“平安大道”。

智慧警务 路畅人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狩猎战车、亮剑一号、停车神器……这一连串陌生的“黑科技”名词,如今渐渐为盐城市民所熟悉。
2017年10月,盐城警方举行拥有知识产权和软件著作权的“云上警务智惠安保”警务云终端启用仪式,集中将一批理念先进、技术领先的科技信息化装备配备至一线实战,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正式开启盐城公安智惠安保新时代。

狩猎战车,从外形上看与一般社会车辆无异。它与普通的警车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蔽性强。但车内却大有门道,装配有全息数据采集研判功能的智能移动装备,是流动的“卡口”。今年5月的一天,正在巡逻的盐城交警铁骑队员向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铁骑中队中队长戴广明报告,“狩猎战车发出预警,网逃人员卜某就在我们附近。”经过搜索,不到2分钟戴广明便在市区解放南路发现卜某驾驶的车辆,并带领队员顺利将其控制。被抓时,卜某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是怎么被交警发现的。目前,我市交警部门已使用“狩猎战车”查缉布控系统查处交通违法12000余起,查获在逃人员85人。

“你要罚就罚,非要问我名字干嘛?”8月28日,在市区盐阜岗,一位闯红灯的女子对正在执勤的铁骑队员说道,几番纠缠,违法女子始终不愿意说出姓名。此时,铁骑队员拿出移动警务终端对准该女子面部轻轻扫描了一下,便准确说出了其姓名和身份证号。女子着实惊呆了,她万万没想到警方获取信息如此迅速、准确。
铁骑队员使用的正是“亮剑一号”人脸识别功能,该系统只需一张照片便能快速读取当事人的身份信息。我市警方依托铁骑队灵活机动特点,将队员全部铺开至路面一线,充分运用“亮剑一号”人脸识别功能,在市区各主要路口全天候流动查处行人、非机动车不文明交通行为。通过有效整治,如今走在市区街头,文明礼让已然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