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7月27日盐城讯(叶晓娇 吴坚)离开了奉献20年光阴的武警部队,投身于公安事业,用张卫阳的话来说便是,“除了换了身制服,为民服务的职责始终未变。”部队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他不畏艰险,凡事冲在一线的优良作风,从千钧一发挽救坠楼老人,再到奔赴灾区抢险救人,张卫阳从警的7年,践行了脱下军装时对自己的承诺,他也成为辖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荣誉:
2012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4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2015年被记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全市优秀社区民警”;2016年被评为“优秀党员”;
2017年被记三等功一次。

救助离家出走的外地少年
让一家人得以团聚
张卫阳从部队转业后,成为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新洋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走街串巷,走访入户是他的日常工作,就在一个多月前,他成功救助了一名离家出走的外地少年,让苦苦寻觅了20多天的少年父母感激得痛哭流涕。
6月12日下午6点多钟,辖区有群众反映在盐湾一小区附近有一个少年跟着一个20多岁的男子在闲逛,由于发现少年胳膊上有伤,群众怀疑可能被人控制。当时正在辖区走访的张卫阳接到警情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经过询问,20多岁的年轻男子眼神飘忽不定,说话支支吾吾,而一旁的少年明显还未成年,几次盯着年轻男子欲言又止。职业的敏感,让张卫阳感到有问题,于是将两人带至派出所核查身份。果然,年轻男子是一名前科劣迹人员,并且有现行违法行为,而少年的家庭住址则显示在扬州宝应。随后,张卫阳买来饮料和饭菜,先给少年充饥,然后耐心地与之攀谈。
终于,该少年说出了自己流落盐城的经过。原来,家住扬州宝应射阳湖镇、今年16岁的他因为受到班上同学的欺负,对学校极为抗拒,加之父母并不理解他,便一气之下于5月21日离家出走。20多天里,他风餐露宿,一直步行走到盐城。在派出所里,张卫阳经过反复劝说,少年终于说出了父亲的电话号码,一打过去才知道,少年的父母为了寻找他,已经急得近乎崩溃。得知儿子在盐城后,少年父母火速赶到新洋派出所,看着苦寻多日未果的儿子,夫妻两瞬间泪崩,握着张卫阳的手连连表示感谢。
6月22日,夫妻两带着儿子专程赶到新洋派出所,向张卫阳送上锦旗。“当时得知小孩子已经正常上学了,我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张卫阳说。

不顾危险翻越阳台
一把抓住即将坠楼的老人
从警7年来,张卫阳获得很多荣誉,然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拿到的“新洋好人奖”,这还得从2016年年底发生的一件惊心动魄的事说起。
2016年12月12日上午10时,新洋派出所接到报案称:某小区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被困在三楼阳台外,随时都有坠楼的危险。张卫阳得知情况后,立即奔赴现场。据他回忆,当时,从楼下向上看,老人双腿已经挂在了空中,只靠着双臂撑着晾衣杆,如果不及时将她拉上来,后果不堪设想。由于老人家里没人,无法进入屋内,张卫阳便想到从邻居家阳台翻过去救人。
加上车库的高度,老人被困的地方足足离地有十几米,为了争取救援时间,张卫阳没有多想,踩着邻居家阳台的晾衣杆,抱住外侧的墙壁转角,敏捷地跳入老人家的阳台,并用双手将老人死死抓住,并在言语上安抚老人,稳定其情绪。很快,消防队员赶了过来,众人合力将老人拉了上来,一场危机随之解除。事后得知,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子女害怕其外出走失,外出时便将门反锁,老人是自己爬出窗外的。
在爬出阳台的那一刹那害不害怕?张卫阳说,自己是武警出身,遇到危急关头,自己肯定要冲在前面,而且自己身手还算敏捷。而就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他还在新洋港大桥上一把拉住并救起了试图轻生的女孩。

主动奔赴救灾一线
只要有警情他第一时间出现
每当发生重特大灾难时,军人的身影总会第一时间出现,而张卫阳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也不例外。2016年阜宁6.23特大龙卷风灾害发生后,张卫阳主动向上级提出要奔赴抢险救灾一线,并在第一时间随突击队抵达灾区。在新沟镇受灾最严重的大楼村抢险时,他发现一位老人在危房中久久不愿离去,当时天降大雨,房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张卫阳冒雨反复劝说老人离开,可是老人却一直拒绝。就在这时,屋顶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张卫阳见状果断将老人抱出屋外。

就这样,在灾区的半个多月,张卫阳用自行车骑遍新沟镇,先后组建三个点线网络红袖标巡访力量,走访受灾家庭300余户,走访群众900余人,帮助调解家庭纠纷、邻里矛盾60余起。
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是派出所同事们对张卫阳的评价,为了能第一时间随叫随到,张卫阳特地在派出所附近租了一间房,不论寒冬酷暑,哪怕是凌晨时分,只要有警情,他总是及时出现。“虽然身份转变,但职责未变,军人的经历让我对群众感情更深,也激励我在公安岗位上努力奉献。”张卫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