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孩子因白血病身亡击垮普通农家 夫妻二人努力工作还借款
2018-07-26 09:54:00  来源:盐城晚报  
1
听新闻

  记者 程爱春

  近日,盐城亭湖区盐东镇严文奎、陈春霞夫妇获得市级特别重大疾病救助13万元。至此,他们因儿子患病治疗造成生活贫困后,已先后获得市、区四重救助,救助金额达到46万多元。成为我市实施重大疾病托底救助政策后,获得救助金额最多的一户。

  儿子突患重病难救治

  7月24日下午二时许,记者跟随市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顾珏伟、徐伟伟一行,走访盐东镇新建村三组严家。正在家中休息的陈春霞打电话叫回在外忙碌的丈夫严文奎。顾珏伟告诉他们:前天召开市区重大疾病托底救助评审会,他家作为重大疾病托底救助对象,通过评审,将获得13万元的救助款。陈春霞点头道谢,严文奎止不住流下眼泪。

  这对夫妇又想起了儿子严振生,一个从小读书不用大人操心的好孩子,去年4月被白血病夺走生命。“2015年春天,他在盘湾中学上高二,经常回来说上课犯困,听不进去。8月,我们带他去医院,查出患了白血病。”当时还在服装厂上班的陈春霞停止工作,陪同儿子去苏州治疗。她为救儿子的命,先献骨髓后献造血干细胞。

  严文奎也无法从事木工装修业务,本来他们每月可挣到三千块钱,这时也没有了,还要向亲友借钱给儿子治病。严家夫妇花费了二百多万元,其中大部分钱是来自亲友的借款。最令他们悲伤的是,虽然移植了母亲的骨髄和造血干细胞,但严振生产生了排异,没有挽救回来。

  四方帮扶感受温暖

  中年丧子之痛,几乎将这对夫妇击垮。一向勤劳能干的严文奎整日思念儿子,经常以泪洗面。陈春霞本来体质健康,因为思念儿子,身心憔悴,落下心脏缺血的毛病,无法再干原来的缝纫工,常年在家休息。

  但也有令他们感动和欣慰之事:当儿子患病住院后,盘湾中学师生开展爱心募捐活动,捐款24950元。严家所在的新建村,也为他家申办低保户,逢年过节登门送慰问金。这一股股暖流,增强了他们生活的信心。经过亭湖区和市两级先后四次救助,治疗费用除报销120万之外,严家还获得46万多元的社会救助款,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这几年我多次到市救助中心,他们的鼓励和安慰,让我非常感动。”陈春霞说起市社会救助中心的帮扶,连声称谢,热泪满面。她说,有时社会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白天工作繁忙,就在晚上给她打电话,告诉她获得救助的路径,鼓励她和丈夫振作精神,乐观面对生活。

  走出悲伤恢复生活常态

  在严家堂屋内,记者看到一台电动缝纫机。陈春霞说,当她感觉身体好些时,就从镇上的服装厂要点服装在家里加工。严文奎也在家里家外忙碌,一面在自家5亩口粮田里种植,一面找木工装修业务。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多挣点钱,早日偿还债务。他们听到马上有一笔救助款将拨发下来,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这十几万元还债。一年多来,他们用救助款还了20多万元债务。

  “虽然都是兄弟姐妹家借的钱,他们也没催,但我们有借有还,不会拖欠。”严文奎说。他还是会忍不住地思念儿子,想起来就流泪,但他的精神面貌,已开始改变,他和爱人都在努力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送记者一行出门时,严文奎和陈春霞并肩站在家院的阳光下,向工作人员挥手致谢。

  “儿子临走时,叮嘱我们要坚强。”陈春霞说,儿子患病确诊前,曾被她批评过几次,这成了她难以抹平的痛点:“以为他上高中后放松了,哪想到是因为得病呢。我误会他了。”严文奎接过话头:“如果他活着,现在应该上大学一年级了。”他又说,现在只想多接些装修活,多挣点钱,争取早点还清借款。

  【政策解读】

  市社会救助中心、市慈善总会项目部主任冯炜说,严家先获得骨髓移植专项救助资金10万元。亭湖区区级救助合计17.5万元,抗排异药物市级救助合计6万元,还剩余26.25万元未获救助。根据【关于印发《盐城市市区困难群众托底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盐民助【2017】2号和盐财社【2017】32号文的文件精神,经评审会议会商决定,给予该户50%市级特别重大疾病救助。

  【记者感言】

  中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悲哀。所幸经过医保报销,加上市区两级的四重社会救助,让严文奎夫妇极大减轻了经济压力。心痛犹在,生活常新。随着他们精神和体能的恢复,这个家庭也在逐步恢复活力,用劳动的双手开启新生活。

标签:救助;政策;重大疾病
责编:蔡俊宝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