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复古种植”富了百姓美了环境
2018-07-24 09:53: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1
听新闻

  记者 陈和洲 夏恒瑾 实习生 朱泽亮

  “高温时节正是水稻生长的旺季,你看这两天紧着劲儿往上蹿,一天能分三四个苗呢。”7月20日,响水县康庄大稻合作社核心种植区内,大有镇康庄村党委书记陈国建顶着烈日,边察看秧田苗情,边和村民于海标拉着家常,“这是我们第二年尝试复古式种植了,长势不差啊!”

  52岁的于海标是个种田的老把式。在他记忆里,以前村里大家就埋头种地,各干各的。“前几年村里流转土地搞起合作社,种植方式就不一样了。”看着一条一条的整块土地,于海标把目光投向远处,“原来都是他家5亩,你家3亩的,现在一条地就是120亩。”

  地整起来,大型机器就有了用武之地,栽插、管理、收割都统一。谈起村里把地整起来种,老于掰着指头一口气说出几个好处:“最关键的是这样种田能省下不小的成本,以前一家一户耕1亩地要60块,现在只要40块;以前收割1亩地要70块,现在只要45块,加上其他开销,整个算下来,1亩地能省到150块。”

  “还不止这些呢。”陈国建一旁补充,“我粗略算过,联耕联种把田埂都去掉了,120亩地能溢出10亩,这对村里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

  “康庄村紧靠海边,地势低洼,之前我们也多次尝试过发展设施农业,但结果不太理想。”陈国建摇了摇头,“连同这片核心种植区,2016年我们一期搞了6000亩,就长水稻。”在他看来,村里实施联耕联种项目,是在发挥康庄历史上就一直种水稻的传统优势。

  “一年实践,节省成本不说,1亩地还多打差不多200斤稻子呢。”吊起大家的“胃口”,陈国建心思也越来越大,“搞复古式种植,长有机大米,将‘康庄大稻’推向市场、推向全国。”

  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人工除草、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是“复古种植”的秘诀。“南边是米厂,东南方向是中粮集团的生猪养殖场,养殖场的猪粪输送到东北侧的沼气站,沼气站的沼液是最好的有机肥。”陈国建在空中画了道弧线,“我们这就是个循环农业项目。”

  建防渗渠输送沼液、用太阳能防虫灯诱虫……去年,康庄先期建起500亩核心种植区。“推行一年,复古种植就见了成效,稻子加工成米1斤卖8块,都没拿到市场上去推广就被订购光了。今年扩大到1000亩,大米卖12块,肯定也是供不应求。”随手从地里拔起一棵杂草,陈国建叮嘱道,“秧长得快,草同样长得快,这个时候田间管理很关键。”

  于海标接话:“书记,这个你放心!1亩地每年千把块的租金,还有200块的除草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今年起,村里将流转谁家的地反包给谁家管。于海标认为,这样的好处是,谁也不会不管好自家的地!

  远处一群群白鹭飞起又落下,近处几只喜鹊绕着田间觅食,好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看着绿油油的稻田,陈国建信心满满:“明年,我们还要扩大复古种植规模,将来要让村里两万亩耕地全部种‘康庄大稻’有机大米。”

标签:种植;复古;陈国
责编:蔡俊宝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