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七旬农艺师樊为忠退休不下岗 历时10年育出粳稻新品种
2018-07-19 13:2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今年72岁的樊为忠是射阳县临海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一名农艺师。他退休后仍坚持服务农民,历时10年培育出三个水稻新品种。其中“射粳1号”品种今年已进入省级生产性试验,有望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

  培育新品:他几次晕倒田头

  前天上午,射阳县临海镇六垛居委会灌溉渠南的一块水稻田,秧苗青青,一位戴着眼镜的老者,裤腿卷过膝盖,赤脚走在水田间,边走边撒除草剂。正值盛夏,骄阳似火,不到半个小时,衣服已被汗水湿透。这位老者就是72岁老农艺师樊为忠。这片稻田种植着他培育的新品种水稻。

  樊为忠在2007年春天租下的这60亩水田,是他培育水稻新品种试验田。他把收集起来的品种进行杂交组合,打破基因的稳定性,利用远缘优势,实现基因重组、优势互补、广适、高产、多抗的目标。这些年,他一头扎进稻田,为培育新品种到了痴迷的地步。

  2010年夏天,樊为忠顶着炎炎烈日在稻田选植单株,因低血糖晕倒在田间,附近村民把他送进医院抢救。2012年夏天,他在田间观察时突发脑梗,一头栽倒在稻田里,被及时送进医院,但他一挂完水,又跑到田间继续做观察记录。10年间,从水稻出苗到收获,他全程跟踪观察记录,精心管理,风雨无阻,记下十几本厚厚的观察记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樊为忠培育出的新稻种“射粳1号”具有稳产、抗倒伏、抗病害等特点,很受农民欢迎。在当地30多个示范户2000多亩示范田连续三年试种,亩产量均达到700公斤,个别示范户亩产突破800公斤大关。作为射阳本土培育的新品种,今年已报省专家审定,有望获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服务三农:老农艺师痴情不改

  樊为忠钻研农业种植技术,不只为自己创收。2000年内退后,樊为忠自筹资金在淮海农场创办大生农资经营部,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庄稼医院、种子门市部三项服务,成为附近农户的种植辅导中心。

  2013年8月10日早上5时许,滨海县振东乡新东大队负责人火急火燎地赶来:“有大片秧田发现僵苗现象,肥料和农药比别的田块多用一半就是不见效。”樊为忠立马跟去,赶到田头,他赤脚走到水田中央,仔细查明原因,然后开出药方,对三类苗着重处理。三天后,樊为忠再次到现场,苗情已恢复正常,村民纷纷夸赞他技艺高,服务精神好。

  “昨天35度的高温,老樊还到示范户田间,手把手教我们搞新型化学除草试验。他经常骑自行车到田间地头来指导我们,察看水稻长势。在他的指导下,我家的30亩水稻去年亩产达到750公斤。”六垛居委会二组村民田珠成夸赞道。

  樊为忠常到射阳、滨海等地农村义务宣讲农业知识、普及病虫害防治技能,他还调查贫困户的情况。六垛居委会的杨贵才、五垛村的辛秀梅等二十多户贫困户,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多方面提供帮扶。他每年自费打印技术资料12000多份分发给农民,义务现场指导180多次。

  不忘初心:期盼农户享幸福

  樊为忠老家在滨海蔡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迁到射阳县临海公社奤套大队,他父亲在双洋闸看草滩。1965年春天,家里常常断粮,在生产队长的默许下,他家借来两头牛,在荒滩上开垦出十多亩水稻田。当年秋天,一家人正在收割水稻,不料有人说他家搞资本主义。公社来人将割好的稻把全部没收,樊为忠父亲当场气得晕倒。

  “那时常吃不饱肚子,弟弟和妹妹出去乞讨。有一天,他们外出乞讨,饿晕在草堆旁,一位好心人给他们端来了一碗杂粮米饭,他们没舍得吃一口,摇摇晃晃地端到家里,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樊为忠说,正是那种饥饿记忆,激发他走上钻研农业技术的道路。

  樊为忠初中只上了一年就辍学回家务农,先是担任生产队植保员,后被大队聘为农业技术员。由于他勤奋好学,工作之余研究水稻育种并很有成效,1976年至1988年,他被调入县农科所和良种站,后又到临海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

  近几年,樊为忠将“射粳1号”新品种免费供示范户和贫困户种植,他们在收获后作为种稻出售,效益可观,上百家农户因此走上了致富路。“为民奉献成果思宇同享幸福”,樊为忠常用这句座右铭鞭策自己,现在他每天仍然奔波在培育水稻新品种的田间小路上。

  刘春香 记者 程爱春

标签:培育;水稻新品种;水稻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