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人到中年,夫妇双下岗,找到新工作岗位后,又先后患上重病,不得不放弃工作治病养生。家住市区东闸新村的张先生感叹:“这十多年,日子过得真艰难。”所幸社区及时伸出援手,把他家作为特困户帮扶,让这对贫困夫妇看到生活的希望。
下岗后患病,中年夫妇遇困境
张先生今年59岁,他爱人曹女士57岁,分别于2001年、2003年下岗。当时他们的儿子在盐中上学,正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时期,家中的正常经济收入突然中断。生活节奏一下就乱了。
后来,张先生发挥自己当过单位司务长的特长,先后去一些企业食堂烧过饭,也在街头餐馆当过厨师。由于工作量和工作状态与往日大不一样,他老感到身心疲惫,内心郁闷。曹女士很能吃苦,每天骑自行车到城北白马商城帮商家看仓库,当保管员。一家人生活恢复正常,2008年,他们的儿子考上大学。
2011年3月,曹女士突然病倒了,她被查出乳腺癌。为不影响孩子学习深造,他们隐瞒病情。当年4月,在盐城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此后,经过化疗,病情基本稳定,但她无法再去上班。雪上加霜的是,2016年,在超市上班的张先生又查出肠癌,不得不放弃工作,接受手术治疗。
借钱治病,生活负担沉重
张家夫妇原来的单位都很好:一个在粮食系统,一个在物资系统,待遇比一般企业高,工作好做,日子好过。张先生说,最后悔的是当时不知道存钱,没想过有朝一日会下岗失业。所以,当夫妇双下岗后,有半年时间,张先生都没反应过来,不知道去哪里重新找岗位。
他们下岗时,从原单位领取几万元工龄补助。这笔钱主要用来缴纳后续养老、医疗保险。当曹女士和张先生先后患病时,他们虽然都缴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按比例报销医疗费,但因病失去工作能力,家中无人创收,两人每年数万元的后续治疗费用,仍然成为沉重的负担。
两口子需要花钱治病保生命,孩子读研究生也要花钱。这几年张家日子过得特别窘迫。值得他们欣慰的是,儿子在大学里表现优秀,每年都获得奖学金,特别是读博后,基本自食其力,不再需要父母寄钱,有时还能给父母提供一些帮助。减轻了他们的压力,也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感恩帮扶,期盼恢复健康
“这些年遭遇这么多磨难能挺过来,要感谢亲友出手援助,感谢社区及时救助。”张先生说,妻子治病已用尽家中积蓄,到他住院时,只能借助亲友的力量,前后借了十几万元。去年,社区把他家作为特困家庭,从生活上、精神上进行多方面慰问帮扶。加上曹女士几年前办理了退休手续,有了退休金,生活得以稳定。
据东闸新村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曹女士退休后享受退休金,两人平均月收入已超过低保标准,因此张家无法享受到低保户待遇,但他们都患重病,平时需要维持治疗,家庭开支很大,因此,社区列入特困户进行帮扶。目前张家的困难主要是他们服用的药品,有一些不在医保目录,无法报销,这也是重病患者所面临的共同压力。
张先生说,如果没有患大病,他还能够凭自己的劳动获得一份收入,全家人可以过上小康生活,也不需要别人帮助。明年,他也将拿到退休工资,儿子也将走上工作岗位。现在,他和爱人只有期盼病情能够缓解,今后不给孩子添麻烦。记者 程爱春
【政策解读】
市社会救助中心、市慈善总会项目部主任冯炜说,根据盐民助【2017】2号、盐财社【2017】32号关于印发《盐城市市区困难群众托底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张先生夫妇二人同时患重大疾病,经区级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后如果符合低保边缘家庭或支出型贫困家庭标准,可以申请区级托底重大疾病救助。患者本人在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当年发生的门诊、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特别重大疾病保险报销及其他制度性救助后的个人负担费用按30%给予区级重大疾病救助,经区级救助后,其家庭生活仍然非常困难的,其家庭实际支出超过市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以上的部分,按40%给予市级特别重大疾病救助。
【记者感言】
张先生夫妇先后患重病,治疗费用耗尽全家积蓄,是因病致贫的典型。虽然曹女士也领到退休金,社区把他家作为特困户进行帮扶,但后续治疗的费用仍然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有关部门应多帮助这类特困户牵线搭桥,使他们享受到我市针对困难群众托底救助相关政策,使因病致贫家庭获得的关爱更多更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