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和省委的部署,我市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主动接轨上海,在参与一体化中担当使命,在融入一体化中拓展发展空间,在推动一体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反映我市接轨上海工作取得的新成就,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接轨上海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中国江苏网6月19日讯 2平方公里启动区基本成型,“两纵三横”框架已经形成,进排水管网铺设全部到位,绿化亮化、风景河驳岸工程同步竣工,8幢5万平方米标房、中油中泰天然气利用工程已投入使用……
走进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到处是繁忙的建设场景。今年以来,我市按照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抓紧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部署,充分发挥沪苏两地合作共建园区方面的实践经验,高起点谋划集聚区开发建设,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合作园区标杆。集聚区已完成规划编制,确立了高端装备制造、新兴特色和安全食品三大主导产业,致力建设“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目前,集聚区已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去年总投资40多亿元的8个重大项目集中落地。
推进集聚区建设是沪苏合作传统的传承延续、区域协作共赢的积极探索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引领。启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以来,我市坚持把合作共建园区作为策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来打造,积极抢抓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南北合作共建政策的机遇,不断加大苏南以及上海的合作力度,走出一条“园区合作共建、促进发展双赢”之路。
“大丰不是上海产业梯度转移的‘跟随者’,而是要成为上海、大丰两地创新接力的‘探路者’‘试验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主要负责同志说,在全方位、多维度接轨上海工作中,集聚区始终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科学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招引重大项目,全力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的总体思路,创新举措、加大力度,不断加快集聚区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全面融入上海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走出一条合作共建、双赢发展的新路子。”
5月8日至9日,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开发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我市召开。两地共同提出,推动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区域合作园区标杆。集聚区把今年定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攻坚之年。该区提出,以突破新能源汽车等重特大项目为抓手,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力争将集聚区打造成“大上海”战略主战区、国家级“飞地经济”的样板区和合作共建的示范区。集聚区经济发展局相关人员表示,今年将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超过3个,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确保1个,三年内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是沪苏两地高层直接推动的省市合作园区,上海市唯一市级层面与外地合作共建的开发区,也是我市积极打造的“飞地经济”示范区。今年以来,我市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快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等17个合作共建园区建设,持续深化与上海临港集团、光明集团的战略合作,接受上海等地产业、创新、人才、市场等各方面辐射,努力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和上海科创中心制造业集聚区。我市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约有450家上海企业在我市投资落户,总投资额达1700亿元。
6月15日,上海纺织(集团)大丰纺织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台台国际先进的纺纱设备高速运转。企业生产的各类高端纺织产品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一致好评。公司总经理赵培介绍,近年来企业将产品往高、精、尖上发展,赢得市场和业内的一致口碑,去年销售达3.8亿元。公司新上的三枪高档针织面料加工项目,总投资2.6亿元,月内将竣工投产,预计年销售额超3亿元。
上海纺织(集团)大丰纺织有限公司,是我市全面接轨上海,承接产业转移的代表项目之一。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与上海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经济相连的优势,每年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开展高层拜访、对接交流、专题推介等系列活动,深化互利合作,共谋发展大局,努力打造接轨上海、融入上海、服务上海“苏北第一站、沿海主阵地”新形象。
接轨上海,重点是产业对接。我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总投资15亿元的上海电气,总投资超10亿元的上海亚明、极亚电子,总投资超50亿元的江苏蓝天航空航天产业园,总投资超10亿元的上海迪赛诺医药,上海绿地集团注资60亿元打造城市绿色建筑,投资100亿元建设城南金融城,产业涉及风电装备、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医药新材料及服务业等方面。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市把产业招商作为接轨上海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确保工作实效,各地纷纷成立招商小分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在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常年驻点招商、敲门招商,吸引和集聚一批重特大项目落户盐城。
上海新型建材岩棉大丰有限公司,总投资6.5亿元,去年实现销售1.9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同行业产销量全国第一。大丰英茂糖业项目,总投资13亿元,今年9月将竣工投产,可望年产值超50亿元,利税超亿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食糖贸易、加工、仓储基地……随着接轨上海工作的加速推进,合作共建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我市承接了一批上海高端项目,这些项目有力地引领我市产业奔向中高端,推动了全市产业提档升级。(全媒体记者 陈和洲 夏恒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