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盐城语文老师点评江苏卷作文题:对学生能力要求不低
2018-06-08 11: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8日讯 高考首日第一场考语文,大家十分关注高考作文题,本报邀请了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教研组长、盐城市教学能手卞建容,点评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题。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思路解析】

  考生们虽然普遍反映题目较为平稳,但感觉还是有难度,下手做起来不是很顺畅,不好把握。笔者认为今年的作文题保持了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风格。

  清晰的命题思路:立足现实,关注生活

  2018年作文仍是材料作文形式,阅读没什么难度,容易下手却不易出彩。2016年的“话长话短”、2017年的“车来车往”到今年的“语言”,江苏作文命题循着“立足现实,关注生活”的思路在深化转向,材料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不搞“雾里看花”。今年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语言”,“语言”既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元素,又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具有丰富的写作内涵和厚重的生活意蕴。以“语言”为关键词,能够激发考生的生活想象和情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导向和广阔的写作空间,考生写作自由度大,可根据个人的感悟思考及写作特长自由施展。

  稳定的表述形式:风格明显,意蕴丰厚

  细察近几年省内各大市的模考题,带有沪派思辨风格的作文题比比皆是,这折射出一线教学对思辨性作文题的诉求。但近几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却走的是稳定的“苏派”路线:既没有沿袭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风格,也没有步上海卷关系思辨型的后尘,而是限制性“话题”与开放性“主题”的结合。

  围绕“语言”这个关键词,材料从三个层面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思路。首先从“语言”的存在特点角度出发,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自然情境切入,触发考生丰富想象和思考;接着从“语言”的种类和作用出发,提醒考生这里的“语言”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材料指明语言的形式是多样的:艺术语言、科技语言、网络语言等,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和视野;第三层面提升到“语言”具有的形而上的意义,引导考生思考并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和表达重点,从生活、生命、文明等角度,指出“语言”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说材料本身就是一段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发人深思的“微”文章。

  灵活的考查形式:立意规限,角度自由

  这篇“微”文章引导考生立足现实生活,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所以关键是“立意见高下”,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生活中离不开“语言”,故上手容易;个个对“语言”的价值、意义、内涵的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但是想文章有思想、立意有深度,还是不容易的,优秀的文章往往都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深刻洞见。所以作文题的设置,既有力地彰显了公平原则,又有效地保证了试题的区分度,不同层次的考生,都可以一展身手。

  明确的写作要求:审题严谨,切中命意

  高考作文对审题要求比较严,因此要注意作文的要求。不管选择何种“语言”对象和构思切口,行文要注意三点:不要偷换关键词,“语言”与“言语”“说话”还是有区别的;切口和角度要小巧,便于阐释说理、层层分析,避免泛泛而谈地写“证明文”;紧扣关键词“语言”来写,不能把“语言”作为可有可无,可以随时置换的“背景”。总之,审题时要紧扣关键词,立足材料范围;行文时能放开手脚,深化见识。

  由此可见,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低,达到了区分思考和表达能力强弱的选拔甄别目的,对于高中的教学与复习,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功能。(杨磊)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