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9日盐城讯 大丰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战略定力,依托金融科技支撑,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获得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在支农惠农道路上取得了新的成绩,荣获“大丰区发展普惠金融奖”。
主动营销获客,客户服务精准化。从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入手,发挥科技载体、网络、平台、机制作用,增强客户营销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客户关系维护。加强CRM系统建设,将客户属性数据、行为偏好和生活场景进行分析处理,逐步勾勒多维度、立体化“客户画像”,实现对客户需求的有效预测和服务及时跟进。二是增强服务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微信公众号和手机银行等平台逐步增强获客能力,进行智能厅堂建设改造,实现多渠道业务预约功能,将客户需求纳入系统流程化管控,客户可查询服务节点。三是发挥客服平台作用。从服务申请、受理、派单、调查、审批、发放等环节全部限时办结,结合客服回访、监督,实现需求跟踪对接,提升服务主动性。四是构建良性竞争机制。在网点之间、员工之间建立有序竞争机制,增强主动营销积极性,有效促成“被动等客”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得到广大城乡居民的认可。
推广“阳光信贷”,惠民业务批量化。将新一轮“阳光信贷”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妥善解决小额贷款“手续繁”、“担保难”、“时间慢”问题。一是深化城乡全覆盖。通过情况熟悉人士民主评议,并逐步采用数据综合分析,为全辖符合条件的客户批量预授信,聘请社会力量进行宣传推广,组织已授信客户大走访活动,“阳光信贷”推广实现城乡全覆盖。二是手续一次性到位。将所有手续都放在“一张表”上,一次性办到位,有效降低贷款门槛。授信期限一定三年,三年有效,客户随用随贷,周转使用。对于暂时不需贷款的也帮客户提前把手续办好,可确保随时用信。三是自助办贷上手机。将社会保障卡与“阳光信贷”绑定签约,加载“易贷通”贷款功能,方便客户自助办理。“阳光信贷”推广不仅满足城乡居民需求,而且有效净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实现“一卡多能”,产品服务场景化。从“一张卡”——社会保障卡入手,围绕金融服务场景化搭建多渠道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一是开展“一卡通”工程建设。逐步将社保卡打造成涵盖金融、公共、生产、生活服务等全场景覆盖的金融服务载体,除传统存、贷功能外,加载代扣代缴、养老医疗、财政补贴等功能40多项。二是科学布局自助渠道。通过设置新型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指导农户操作自助设备、培养使用习惯,通过业务自助化节约人力资源。配备流动银行服务车,安装布置ATM等自助设备,有效解决基层百姓“服务难”的问题。三是融合线上服务场景。试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将相关金融业务在线上宣传推介,将普惠服务嵌入网上用户场景,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度。
注重实时高效,业务办理自动化。从业务自动化建设入手,借助移动终端实行移动化营销、标准化采集、流程化作业。一是服务起点前移。从申请发起、需求登记到信息资料采集,全部由客户经理通过移动终端完成,客户经理上门服务,现场采集信息,更新数据实时上传,将服务前移到乡间田头和农户家中,无需客户多次往返奔波。二是线上实时审批。所有审查、审批人员按流程序时接收办理提醒,通过线上审查资料、甄别风险并提交意见,贷款授、用信全流程无纸化,审批、会办及时化,服务效率大幅提高。三是业务限时办结。严格信贷流程节点限时控制和监督,在指定时限内完成业务操作,客服中心监督提醒,有效解决客户等待时间长、需求响应慢的问题,大幅改善客户体验。(袁宝城 曾杨 沈飞)